逾月留京国,春光总不知。
可伤连夜雨,好似暮秋时。
有客来无酒,逢人只说诗。
官中闻闭籴,应是细民饥。
久雨
逾月留京国,春光总不知。
可伤连夜雨,好似暮秋时。
有客来无酒,逢人只说诗。
官中闻闭籴,应是细民饥。
诗句注释
- 逾月留京国:在京城逗留了一个月。“逾月”表示经过的时间较长。
- 春光总不知:春天的景色始终无法欣赏到。“春光”指春天的美景或时节,“不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遗憾和无奈。
- 可伤连夜雨:令人伤感的是连续不断的夜雨。“可伤”表达了对夜雨的哀愁和不满。
- 好似暮秋时:好像秋天的傍晚。“似”表示比喻,将夜雨与秋天傍晚的景象相联系。
- 有客来无酒:虽然客人来访,但家中没有酒可供招待。“有客”表示客人的到来,“无酒”表达了对客人的歉意和无奈。
- 逢人只说诗:遇到人就只会谈论诗歌。“逢人”表示与人交往,“只说诗”表达了作者对其他话题的不感兴趣。
- 官中闻闭籴:官府中听说已经实行了粮食收购。“闻闭籴”表示听说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
- 应是细民饥:估计是因为连年灾荒,农民们已经饥饿。“应”表示推测,“细民饥”表达了对农民困苦的同情和关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久雨带来的不便和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展现了宋代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政治现实的思考。俞桂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现象的情感反应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