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会得吾党,净居清昼长。
平生爱山僻,暇日聊徜徉。
风流谢康乐,肥遁计亦良。
钟鼎成淹留,江湖晚相望。
山色青未改,山名久愈彰。
松风度晚曲,岩花弄晨妆。
尚疑缥缈人,髻鬟下鸣珰。
凄凉怀古恨,野水涵方塘。
功名不作难,出处何可忘。
人自草木腐,看渠日争光。
香消酒力微,缘阴听圆吭。
悠然发遐想,莞尔还成章。
归途有清泚,濯缨咏沧浪。

【注释】

①题东山:在今江苏省常州市西。东晋诗人谢安曾在此隐居,后人称此地为东山。②文会:指东晋诗人谢安。③净居:指东晋诗人谢灵运的别墅。④谢康乐:指东晋诗人谢安。⑤肥遁:指谢安晚年的退隐生活。⑥钟鼎:指权柄、富贵。⑦江湖:泛指世俗生活。⑧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⑨髻鬟:女子的发髻和头饰。⑩沧浪:即沧浪亭,在苏州城西,相传为东晋时隐士张翰所筑。⑪清泚:清澈的水。⑫濯缨:洗帽带。⑬咏沧浪:吟咏《沧浪之水清兮》。⑭归途有清泚:归途中有清澈的水(意谓心如止水)可濯缨,故以“清泚”名之。《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后遂用以比喻相互救助。⑮清泚:清澈的水。⑯咏沧浪:吟咏《沧浪之水清兮》。⑰归途:回家的路。⑱清泚:清澈的水。⑲咏沧浪:吟咏《沧浪之水清兮》。⑳清泚:清澈的水。㉑归途:回家的路。㉒咏沧浪:吟咏《沧浪之水清兮》。

【译文】

谢安和文会一起游历我的东山别墅,我在这里过着清净的白天。我平生喜爱山中僻静的地方,闲暇的时候我就在这里徜徉流连。

谢安风流倜傥,他像谢灵运一样,过着肥美安逸的生活;他也打算过隐居的生活。

钟鼎是权力的象征,它使谢安滞留在家,不能像谢灵运那样去欣赏江湖风光。

山色青翠没有改变,而山的名字却越发显赫了。

松树的风韵如同傍晚的音乐,岩石上开着花就像早晨的妆容。

山上的人仿佛在缥缈之中,他的发髻和首饰都闪闪发光。

我怀着凄凉的心情怀念着古往今来的贤人,他们都是因政治斗争而身败名裂的。

草木腐烂了,但人的功名事业却可以永存不朽。

香消酒力微,但依然能听见蟋蟀的声音在阴间鸣叫。

悠然自得地遐想,心情欢快地吟诗成章。

回家的路上还有清凉的水声,我洗涤着帽子和衣服,唱着《沧浪之水清兮》。

【赏析】

本篇是作者对友人谢安隐居生活的赞美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东山别墅的清幽景色和谢安的隐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高洁品格的钦敬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开头二句“文会得吾党,净居清昼长”,交代了友人谢安与自己同游东山的情景和东山别墅的清幽环境。文会是作者的朋友,他能够与作者一道游览东山别墅,实属难得。“净居”二字则写出了别墅的清雅宁静。

三、四句“平生爱山僻,暇日聊徜徉”,点出友人谢安性格中的恬静和淡泊。他一生喜爱山林的幽静僻远,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来徜徉流连。

五、六句用谢公比谢安,写他对隐居生活的偏爱:“风流谢康乐,肥遁计亦良”,这是对谢安的赞美。谢安年轻时风流倜傥,后来选择肥美安逸的生活来逃避政治斗争。这里说谢安的肥遁之计也是好的,因为这样可以使他更好地享受山林的宁静。这里的“亦”字表明了作者认为谢安的选择是正确的,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羡慕之情。

七、八句“钟鼎成淹留,江湖晚相望”,描写了谢安在东山别墅的生活状态。他选择了权贵的象征——钟鼎作为自己的标志,使得自己在官场上得以长久地停留下来。而他在山水之间度过了晚年,直到晚年仍能与世隔绝,遥望江湖。这句诗既展现了谢安的生活状态,又表现了他的超然物外的境界。

九至十四句“山色青未改,山名久愈彰”,“松风度晚曲,岩花弄晨妆”,描绘了东山别墅周围的自然景色以及山中的植物景观。这些景物都显得清新自然,与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趣相呼应。同时,这几句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十五至十七句“尚疑缥缈人,髻鬟下鸣珰”,描写了山中人物的状态。他们仿佛在缥缈之中,头上戴着发髻和首饰,耳边佩带着响铃,给人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感觉。这里的“髻鬟”和“鸣珰”都是古代贵族女性特有的装饰品。通过这些细节描绘,我们可以看出山中人的生活状态和身份地位。

十八至二十句“凄凉怀古恨,野水涵方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感慨和对于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这里的“怀古恨”是指对历史往事的追忆和感慨。而“野水涵方塘”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这两句诗既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又展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十一至二十二句“功名不作难,出处何可忘”,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问题。这里的“功名”指的是个人的功业和名声,而“出处”则是指一个人的进退取舍。作者认为,即使没有功名也并非什么困难的事情,关键是要看自己如何面对人生的进退取舍。这里的“何可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二十三至二十四句“人自草木腐,看渠日争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理解。这里的“草木”指的是普通百姓,而“日争光”则是指他们在阳光下争奇斗艳。作者认为,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在平凡中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光彩。这句诗既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肯定,也展示了他对普通人的尊重和理解。

二十五至二十七句“香消酒力微,缘阴听圆吭”,描写了作者饮酒赏月的场景。这里的“香消”指的是酒气消散,而“圆吭”则是指月亮的形状。作者在这样的夜晚独自饮酒赏月,品味着酒的味道同时也享受着月光的照耀。这个场景既展现了作者的高雅情趣,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十八至三十句“悠然发遐想,莞尔还成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感受。这里的“悠然”指的是闲适自在的样子,“莞尔”则是指微笑的样子。作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心灵的放松和升华。这里的“成章”表示了作者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并形成了完整的文字。

结尾两句“归途有清泚,濯缨咏沧浪”,表达了作者回归自然的向往和决心。这里的“清泚”指的是清澈的水,而“濯缨咏沧浪”则是指洗涤着帽带并且吟咏《沧浪之水清兮》。这句诗既体现了作者回归自然的渴望,也表达了他将要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的意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