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屧叩禅扉,春山碧四围。
天高黄鹤远,仙去杜鹃非。
拂石云生袖,扪松雾湿衣。
几生通佛性,一昔遂忘归。

【注释】

步屧:步行。叩禅扉:敲开寺院的山门,参禅打坐。天高:天空很高,指山很高。黄鹤:传说中的仙人所乘之鹤。仙去:仙人离去。扪松:手摸松枝。几生:多久以前。通佛性:领悟了佛教的道理。一昔:一会儿。遂:于是。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览鹤林寺时的所见、所感和所得。首句“步屧叩禅扉”,点明题旨。次句“春山碧四围”,写诗人置身在春光明媚的山林之中,四周被郁郁葱葱的青山包围着。三句“天高黄鹤远,仙去杜鹃非”,写黄鹤飞去,仙去不返,而杜鹃花依然长开不败。这两句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后四句则具体描写了诗人在山中的感受与体会。“拂石云生袖”,指抚摸山石时,衣袖上沾满了云雾。“扪松雾湿衣”,“扪”即用手触摸的意思。“扪松”句,是说伸手触摸松树枝干,却因雾气太重而感到身上湿漉漉的。“几生通佛性,一昔遂忘归。”这是作者悟道后的感叹。诗人通过亲身体验,终于领悟了佛教的真谛。所以,当他离开寺院时,竟能忘记回家,说明他的心境已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把人比作黄鹤、杜鹃、云、松等景物,使读者能够更形象地感受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同时,诗歌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黄鹤远”、“天高”“仙去”等,使诗歌显得生动活泼。此外,诗歌还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前两句“天高”“云生袖”反衬出“天低”,后两句“佛性”反衬出“忘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