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思归整旆鞍,班荆祖道驻江干。
浮云流水别离易,明月清风会晤难。
携妓东山须载酒,上书北阙莫求官。
诸公衮衮君休羡,得马还将失马看。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出题意图,如本题要求分析“得马还将失马看”,这是全诗的关键句,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手法、情感以及表达效果等。

“倦客思归整旆鞍”,诗人从自己的经历落笔,写自己厌倦仕途、归隐田园的心情。“倦客”即有志未遂的游子,“倦”即厌倦,“整旆鞍”指整理好车马准备回乡,这里既写出了诗人急于回家的心情,又点出了自己归隐的原因。“班荆祖道驻江干”,诗人在送别程道大时,以古代“班荆相赠”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程道大的友情和对官场的厌恶,同时暗示了自己归隐的决心。“江干”是临江的地方,在这里饯别友人,也是为了抒发离别之情。“班荆祖道驻江干”,既交代了饯别的地点,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浮云流水别离易,明月清风会晤难”,这句诗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朋友分别时的无奈心情:像浮云流水一样轻易地分别,像明月与清风那样难以相聚。这里诗人用“浮云”、“流水”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用“明月”“清风”喻指朋友间的情谊。“浮云”“流水”,喻指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世事无常。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程道大归去的不舍之情,也表现出诗人自己对仕途的厌倦。

“携妓东山须载酒,上书北阙莫求官”,“携妓东山须载酒”,意思是说带着歌女到东山去,必须要带上美酒。诗人以“东山”为背景,暗指他即将隐居东山,过着闲适的生活。“携妓”“载酒”,表明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喜爱。“上书北阙莫求官”,诗人用反问的语气写出了他对于朝廷的渴望和追求,表明了他要继续为官的决心。

“诸公衮衮君休羡,得马还将失马看”,诗人在这首诗中,一方面表现了对仕途的向往,一方面又表现了对官场的失望和无奈。这里的“诸公衮衮”,指的是朝廷大臣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争先恐后地争夺官职。而“君休羡”则是诗人劝慰程道大的话,告诉他不要羡慕那些争名逐利的人。“得马还将失马看”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深刻见解:得到官职就像是骑上一匹好马,失去官职就像失去了一匹好马。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表达了对仕途的深刻理解。

【答案】

译文:

疲倦的旅人想念回归家乡整理好车子鞍子准备出发,在江边班荆相赠给远行的程道大,在江干告别朋友。

像浮云流水一样容易分离,就像明月清风一样难得团聚。

带着歌伎到东山去需要带上美酒,向朝廷上书不要指望能高升当官。

各位权臣你争我夺你忙个不停,得到官职就像骑着骏马,失去官职就像丢掉马匹。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全诗四首。第一首写诗人送程道大归新安,并兼简卢处道学士。第二首写诗人送程道大归新安兼兼简卢处道学士。第三首写诗人送程道大归新安兼简卢处道学士。第四首写诗人送程道大归新安兼兼简卢处道学士。

首联写诗人送程道大归新安,并兼简卢处道学士。“倦客思归整旆鞍”,诗人自述其因厌倦仕途而归隐田园的心情。“班荆祖道驻江干”,诗人以古代“班荆相赠”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程道大的友情和对官场的厌恶,同时暗示了自己归隐的决心。“江干”是临江的地方,在这里饯别友人,也是为了抒发离别之情。

颔联写诗人送程道大归新安兼兼简卢处道学士。“浮云流水别离易,明月清风会晤难。”这句诗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朋友分别时的无奈心情:像浮云流水一样轻易地分别,像明月与清风那样难以相聚。这里诗人用“浮云”“流水”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用“明月”“清风”喻指朋友间的情谊。

颈联写诗人送程道大归新安兼兼简卢处道学士。“携妓东山须载酒,上书北阙莫求官。”这句诗运用反问的口气写出了诗人对于朝廷的渴望和追求,表明了他要继续为官的决心。

尾联写诗人送程道大归新安兼兼简卢处道学士。“诸公衮衮君休羡,得马还将失马看。”“诸公衮衮”指朝廷大臣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他们争先恐后地争夺官职。而“君休羡”则是诗人劝慰程道大的话,告诉他不要羡慕那些争名逐利的人。“得马还将失马看”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深刻见解:得到官职就像是骑上一匹好马,失去官职就像失去了一匹好马。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表达了对仕途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