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语别十三春,宇宙茫茫几战尘。
客路秋风欺白发,阴房夜雨湿青磷。
杖藜叹世悲谁子,悬印朝天少故人。
回首鹿门思旧隐,荒坟宿草更沾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答淮上翁二首》之一。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现在我们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第一句:“京江语别十三春”,这里的“京江”指的是长江,而“语别”则是指告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京江边与某人告别的情景,时间跨度为十三个春天。十三个春天意味着很长的时间,可能是几年或十几年,这反映了诗人与告别之人的深厚感情。
第二句:“宇宙茫茫几战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整个世界都是一片迷茫,到处都是战争的尘埃。这里用“宇宙茫茫”来形容世界之大,而“几战尘”则表示战争频繁,使得世界变得混乱无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第三句:“客路秋风欺白发”,这里的“客路”指的是旅途中的道路,而“秋风”则是秋天的象征。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被秋风侵袭,白发增多的情景。这里的“欺白发”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第四句:“阴房夜雨湿青磷”,这里的“阴房”指的是阴暗潮湿的地方,而“夜雨”则是夜晚的雨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阴房中夜晚下雨的景象,青磷在这里可能是指蜡烛或火把之类的东西,象征着昏暗不明的环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面对孤独和黑暗时的伤感情绪。
最后一句:“杖藜叹世悲谁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叹和悲哀。这里的“杖藜”指的是手持拐杖的人,而“叹世”则是叹息世事。这句诗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世间的种种苦难和不公,感叹自己的无力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告别朋友、面对孤独和黑暗时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界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