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林雨气昏,行客苦迢递。
谁知渡溪桥,风尘满天地。

【注释】

为石民瞻题风雨溪桥手卷:这是给石民瞻的一幅描绘风雨中溪桥景色的绘画题诗。

烟林雨气昏,行客苦迢递。

烟林:指山间树林。雾气蒙蒙,笼罩着山林。雨气昏:指雨后空气潮湿,天色昏暗。

行客:旅人。

迢递:远。形容路途遥远。

谁知渡溪桥,风尘满天地。

谁知:何曾知道。

渡溪桥:在桥上渡河。

风尘:风沙和尘土。

天地:这里指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画面之外,通过题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画面与诗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此诗描写的是一幅山水画,从画面上看,烟林、行客、溪桥等景物都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而从诗意上说,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险的感叹。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写烟林、雨气和行客;次句写行客在溪桥上的艰辛。“谁知”二句,写诗人自己对行客的同情和关心,并抒发了诗人自己对人生道路艰险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烟林、雨气和行客。烟林,指山间树木茂盛的地方。雨气昏,指雨后空气中弥漫的湿润之气。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寓情。诗人以烟林、雨气、行客作为意象,表现了行路之难,也暗示了作者仕途的艰辛。诗人通过描写行客的艰难,来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慨。

诗的后两句写诗人自己对行客的同情和关心。渡溪桥,指在桥上涉水而过。风尘,既指风沙,又指尘土。这两句是抒情。“谁知”二句,写诗人对行客的同情和关心。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是如何理解行客的苦衷和遭遇,而是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体味。诗人通过这样的写法,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坎坷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含蓄、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