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义理苦追寻,方寸那容外物侵。
伯乐未逢无识价,子期不遇少知音。
泉源有本渊渊静,学海无涯步步深。
仰望泰山高北斗,何时许我一登临。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蚕丝义理苦追寻,方寸那容外物侵。”
- 蚕丝:这里指代的是学问或知识。
- 义理:道义和道理。
- 苦追寻:形容对某事的追求非常努力和执着。
- 方寸:通常指人的心,这里比喻人的思想和精神空间。
- 那容外物侵:意即思想不受外界干扰,保持独立、纯粹。
第二句
“伯乐未逢无识价,子期不遇少知音。”
- 伯乐:古代传说中能辨识千里马的相马专家。
- 无识价:没有找到能赏识自己价值的人。
- 子期: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擅长弹琴。
-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的人。
第三句
“泉源有本渊渊静,学海无涯步步深。”
- 泉源有本渊:比喻知识的源泉来自深处的积累。
- 渊渊静:形容泉水深邃而平静。
- 学海无涯:形容学问是无边无际的。
- 步步深:比喻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第四句
“仰望泰山高北斗,何时许我一登临。”
- 泰山:中国五岳之首,象征高大、崇高。
- 北斗星:中国古代对北方天空中排列成斗形星座的总称,象征导航之星。
- 许我一登临:期望有一天能够达到理想的高度。
译文
- 探寻蚕丝中的道义和哲理,我的思想和心灵空间不容外来事物的侵扰。
- 伯乐未能遇到赏识我的人,像子期这样的知音难寻。
- 泉水源自深处,其水清静而深沉;学习如浩瀚无边的大海,我们一步又一步地深入其中。
- 仰望着泰山之高以及北斗的指引,不知何时才能实现攀登的愿望?
小结
这是一首表达对学识探求和人生理想的诗歌,通过比喻和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知识探索的执着与对未来可能成就的期望。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哲学思考的结合,诗人传达了对知识深厚、对理想追求不渝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