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芦飒欲干,枯柳渐已集。
彼舟者谁子,被此玉蓑笠。
寒鳞正依藻,垂饵安可及。
此兴不在鱼,携竿雪中立。
【解析】
此诗为五律,每句七个字。全诗共四句,内容上由雪景写到江边渔人,表现了诗人的清高脱俗。结构上看,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此兴不在鱼”,是抒情点睛,表明作者的志趣不在捕鱼),中间以“彼舟者谁子”领起,“彼舟者谁子”一语双关,既是对前面景物的描绘,又是诗人的自况。从“被此玉蓑笠”一句可以知道,这位渔人穿着华丽的衣服。
【答案】
译文:残芦在飒飒寒风中瑟瑟作响,要干枯的柳条渐渐地聚拢在一起,那船上的人是谁呢?披着这样华丽的外衣。鱼儿正依偎在水藻之间,垂钓时怎么能钓到它呢?我的情趣并不在钓鱼上,而是携竿立于雪地,独自欣赏江天雪色之美。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描写江边的雪景和独钓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高洁品格、不慕荣利、傲视权贵的情怀。
首联“残芦飒欲干,枯柳渐已集”,描写残败的芦苇,飒飒地在寒风中抖动,快要干了;枯萎的柳条,渐渐聚在一起。这两句写景,渲染了凄冷的气氛,为下文写人作铺垫。
颔联“彼舟者谁子,被此玉蓑笠”,写江上垂钓者。这里用一个“者”字领起,既指代前面的景色,又暗指自己。“彼舟者谁子”,意思是说:“那船上的是何方人士?”“被此玉蓑笠”,意思是说我穿着这样华丽的外衣。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渔人的身份,还表现出了他傲岸不群的气派。
颈联“寒鳞正依藻,垂饵安可及”,写垂钓者的动作。“寒鳞”即指鱼儿。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鱼儿依傍着水草,好像正在等待垂钓人的投饵。“安可及”,意思是说:怎么能够投得进去呢?这一联既写出了鱼儿的机警,又表现出了垂钓者的得意。
尾联“此兴不在鱼,携竿雪中立”,是抒情点睛之句,表明诗人的志趣不在捕鱼上,而是带着渔具站在雪地里欣赏江天雪景。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又表现出了他不慕荣利、傲视权贵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