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之民椎且质,空蒙恶声头上笔。
独惟猾吏可怕人,架鹰腾霄柙虎出。
贪官乞钱吏手中,庸官仰笔描吏容。
狱情黯菼直为曲,虽欲辨雪何由从。
先生来纠高安狱,直道仁心作民福。
吏知积德不忍欺,囚感吐诚争首服。
掉头不肯徇上官,几回拂意思挂冠。
伸冤振抑必得请,愧杀同列双颧丹。
先生种满甘棠了,天子知贤恨官小。
若人底处可安排,不在玉堂应凤沼。
鳣鲸自不沟渎留,郡官无贤民却愁。
愁公归去莫报德,但祝高门于定国。
这首诗是送别高安录参的,表达了作者对高安吏的深深担忧和对公正执法的渴望。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高安民的质朴和官吏的腐败。”高安之民椎且质,空蒙恶声头上笔”,描绘了高安的百姓朴实无华,而官府却贪婪地贪污受贿。”独惟猾吏可怕人,架鹰腾霄柙虎出”,讽刺那些狡猾的官吏,他们如同猎人一样,利用权力捕捉和陷害别人。
接下来的四句描述了官吏的形象。”贪官乞钱吏手中,庸官仰笔描吏容”,揭示了官吏们的贪污腐败,他们用手中的权力来谋取私利。”狱情黯菼直为曲,虽欲辨雪何由从”,表达了作者对于司法不公的无奈和愤怒。
然后是作者对高安录参的描述。”先生来纠高安狱,直道仁心作民福”,赞扬了高安录参正直无私的品质。”吏知积德不忍欺,囚感吐诚争首服”,表现了高安录参公正廉明的态度,使得囚犯们纷纷认罪。
接下来的四句描述了高安录参的坚决态度。”掉头不肯徇上官,几回拂意思挂冠”,描绘了他对于上级命令的坚决拒绝,以及他不愿意屈服于邪恶势力的决心。
最后四句则是对高安录参的评价和期待。”伸冤振抑必得请,愧杀同列双颧丹”,表达了作者对高安录参公正执法的高度评价和对他廉洁奉公的敬仰。”先生种满甘棠了,天子知贤恨官小”,赞扬了高安录参的政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高安录参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公正执法的深切期望和对于黑暗官场的强烈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高安录参的敬佩和对其公正执法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