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叹学诗如学仙,未能换骨谩成篇。
翰林万丈光常在,著作三都赋蚤传。
半世无成负便腹,终年有味耸吟肩。
明珠何事轻弹雀,多谢高情未弃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全诗前四句是说,学诗犹如学神仙;学仙不能换骨,所以成篇只是空话;学仙不能有成就,所以枉负了才华;学仙不能有成果,所以终年吟诗而感到味同嚼蜡。后四句是说,学仙能得高情未弃的知音。“明珠”两句写诗人自谦之词。

首联点出主旨:“每叹学诗如学仙。”学仙,本是一种追求长生不死的幻想。这里却用来比喻学诗,表明作者对学诗的看法。“未能换骨谩成篇”,说明他学诗虽久,但并没有得到真才实学,所以只能写出些平庸之作来。

颔联“翰苑万丈光常在”,是作者的自负之言。这一句是化用杜甫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意思是说:我在翰林学士任上时,曾为皇帝起草诏诰、制书,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气势磅礴,光彩照人,使皇帝看了也为之赞叹不已(“翰苑万丈光”)。“著作三都赋早传”,是作者自诩其文才早被朝廷所知。据《晋书·陆机传》,陆机曾参与撰写魏文帝曹丕的《典论》,其中谈到他的《文赋》和张载的《文士传》。后来陆机又写了一部《三都赋》,据说这部作品很快就流传开来了(“著作三都赋蚤传”)。

颈联“半世无成负便腹”是说自己一生没有做出什么值得称颂的成就。“终年有味耸吟肩”,则是说尽管自己没有多大成就,但平生吟诗作赋,仍觉得有趣无穷(“终年有味耸吟肩”),可见他对文学创作是很有感情的。

尾联“明珠何事轻弹雀”,“多谢高情未弃捐”。这是说:像自己这样的明珠,怎么竟被那些轻薄的人所轻视呢?真是对不起这些知音啊!然而我仍然感谢他们,因为我知道,即使我的文章再差,也不会被人轻易地抛弃(“多谢高情未弃捐”)。“轻弹雀”,是讥笑那些不尊重作者的人。这里,作者以反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知音的珍视。

这首诗是咏史之作。它以学仙喻学诗,以翰苑喻朝廷,以明珠喻诗文,以轻弹雀喻浅薄之人,都是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