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棠阴七换秋,去思遗爱满东州。
当年父老留大尹,今日儿童迎细侯。
久别双溪劳梦想,重来八咏识风流。
故人再此相逢地,晓出衡门失旧愁。
韩子师:指韩愈。朝路:京城长安的官宦道。小人无礼:指李朝威因得罪宦官而被流放至岭南。婺女:指婺州,今浙江金华。
庭下棠阴七换秋,去思遗爱满东州。
庭前的棠树已经七次经过秋日,他的遗爱在东州传颂已久。
当年父老留大尹,今日儿童迎细侯。
当年那些年迈的父母留住了韩愈这个大尹,而今天那些儿童都来迎接这位年轻的小侯。
久别双溪劳梦想,重来八咏识风流。
因为长时间没有相见,所以我只能在梦中见到你;再次来到你的故乡,我才能领略到你的诗风。
故人再此相逢地,晓出衡门失旧愁。
在这里我又和老朋友重逢了,清晨走出家门,却失去了往日的忧愁。
这首诗是韩愈晚年贬谪期间所作。他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十一月十二日从江陵出发,十二月到达郴州,十二月十五日离开。这首诗大约作于第二年春间。
“韩子师朝路为小人无礼去国再来”,首句以“韩子师”点明作者身份与当时背景,“朝路”指朝廷的仕途,“小人无礼”指李朝威因得罪宦官而被流放至岭南的事。这两句说,韩愈本是朝廷中的人,只因得罪了小人,才遭流放,后来又被召回任宰相。“再来”说明韩愈对这次流放并不介意,仍像往常一样回到故乡。
下面四句是韩愈回忆自己在东州的生活:“庭下棠阴七换秋,去思遗爱满东州。”这两句写韩愈的家乡景色,以及他在东州的政绩。《新唐书》本传载,韩愈自潮州移袁州刺史,“有能名”。他在《潮州祭神文》中称赞自己“余昔为刺史,有能名”,又说“吏不治民,而政不施化,则罪虽薄,亦当坐之”。可见他对做官是相当认真的。这里所说的“庭下棠阴”,就是韩愈任袁州刺史时所植的棠梨树,这棵棠梨树已经七次经过秋天了,但韩愈仍然怀念着在东州的一切,思念着那里的人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在东州已经度过了七个秋季,我的遗惠还留在那地方。
以下四句是追忆与当地人民的交往:“当年父老留大尹,今日儿童迎细侯。”前两句说,当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当地父老挽留他当大尹;如今他又回来了,当地儿童欢迎他当“细侯”,即县尉。“细侯”是指县尉的品级低一点,所以称其为“小官”。“父老”指当地的老人。韩愈回乡后曾作《潮州刺史谢上表》,其中有“一辞故山去,十有四年矣。……今又忝一尉归,复十年矣”之语,可知他是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二月十二日回到故乡的。“迎细侯”即“迎候细侯”。“细侯”指县尉。
接下来四句是写韩愈回到故乡后的感受:久别双溪劳梦想,重来八咏识风流。诗人在《送樊司户》诗中有“久别双溪梦,相寻几处迷”之语,这里的“双溪”应是地名。这句说,由于长期分离,我只有在梦中才能和你相会。“重来”指韩愈此次重回故乡。“八咏”指韩愈在故乡写的八首咏物诗。“见风流”指诗人通过咏物来显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
最后两句是写这次重返故乡的感慨:“故人再此相逢地,晓出衡门失旧愁。”前两句说自己和老朋友在故乡相遇,并一同游览。“衡门”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用横木作门框,不加门扇。“失旧愁”意思是说,自从上次离开故乡以来,就再也没有忧愁过。“故人再此”指韩愈和李朝威再次在故乡见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再次在这个地方相逢,早晨出去游览时,竟不知不觉地丧失了往昔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