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岷峨一线微,波涛到此浩无涯。
坤隅横贯五千里,天堑雄当百万师。
虎战龙争犹可记,鸥闲鹭静几曾知。
莫言天意限南北,正是中兴混一时。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大江的壮丽景色,并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思考。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初出岷峨一线微,波涛到此浩无涯。
- “初出岷峨”指的是长江发源于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这里用“一线微”来形容长江的源头非常细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水不断壮大。
- “波涛到此浩无涯”则描绘了长江在流经过程中,江面波涛汹涌,无边无际的景象。
我们来看第二、三、四句:
- 坤隅横贯五千里,天堑雄当百万师。
- “坤隅”指的是大地的角落,这里借指中国。“坤隅横贯五千里”意味着中国的大地从北到南横卧着,长达五千公里。
- “天堑雄当百万师”则形象地描述了长江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了百万敌军的进攻,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一面。
然后是第五、六句:
- 虎战龙争犹可记,鸥闲鹭静几曾知。
- “虎战龙争”指的是历史上的激烈战争,而这里的“鸥闲鹭静”则是与战争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象征着和平与宁静。
- 这句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历史的怀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我们看看尾联:
- 莫言天意限南北,正是中兴混一时。
- “莫言天意限南北”是说不要认为天地的意志只限制了南方和北方,因为长江的存在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 “正是中兴混一时”则表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的局势才得以暂时稳定下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大江的描述,展现了长江的壮美与伟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富有诗意。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和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稳定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