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寒山水閟清晖,归到华堂月半扉。
倾倒锦囊无剩语,风光那得更相违。
诗意与译文:
诗句解释:
夕寒山水閟清晖,归到华堂月半扉。
“夕寒”描述的是黄昏时分的寒冷天气;“山水閟清晖”(闭锁着清澈的光芒)描绘了山中的水光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
“华堂”指的是华丽的厅堂;“月半扉”(门帘半掩)可能意味着诗人刚从户外回来,还未完全适应室内的环境。
倾倒锦囊无剩语,风光那得更相违。
“倾倒锦囊”暗指用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来表达情感;“无剩语”表明诗人用尽了笔墨也难以表达完自己的感情。
“风光那得更相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无法完全与之融合的遗憾或无力感。
译文(根据注释):
黄昏时分,山中水光因寒冷而更加清澈,我回到华丽的厅堂,看到门帘半掩,仿佛还能感受到外面的月光。虽然尽力以笔墨抒发情感,但总觉得无法完全传达心中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艺术表现的深刻理解。首句通过“夕寒”和“山水閟清晖”描绘了一幅冬日傍晚的山水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第二句“华堂”暗示了诗人的居所,而“月半扉”则表达了诗人从室外返回室内,尚未完全适应新环境的心情。第三句“倾倒锦囊无剩语”则表达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无奈,他试图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却觉得难以完全传达。最后一句“风光那得更相违”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无法完全被人类语言和艺术形式所体现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