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远身良苦,登高望欲迷。
试吟青玉案,不是白铜鞮。
露下秋虫怨,风高北马嘶。
槎头有新味,人在太湖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评分要求,如“形象”“手法”等的具体要求:1. 形象(景物):描绘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2. 手法(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综合运用。3. 结构(段落):起有照应、承转、启合;结有照应、呼应、总结。4. 语言(词语):准确生动,简练凝炼,含蓄隽永,风趣幽默,清新明快,雄浑壮丽,优美细腻。5. 思想内容: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感染力;言之有物,有新意,有创见。

【答案】

①涉远身良苦:指远离家乡的旅途艰难。②登高望欲迷:登上高山却感到迷茫。③不是白铜鞮(dī):不是白铜制作的车饰。④露下秋虫怨:露水落下,秋虫发出哀鸣的声音。⑤风高北马嘶(xiā):秋风劲吹,北马长嘶。⑥槎头有新味:船上的木槎(chuá)头有新的滋味。⑦人在太湖西:指船行至太湖岸边。⑧赏析:此诗是诗人于乾道六年(1170)赴任建德军司户参军时所作,抒写离别家乡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以“身良苦”三字点出离京赴任之苦,而“望欲迷”二句则写出了对京城的依恋。三四两联写景抒情。“试吟青玉案”,用李太白酒器作比,暗示自己的官阶低微。“不是白铜鞮”,以“不是”二字自谦其官位不高,但并非因为自己无能,而是担心一旦离开朝廷就再也回不到京城了,所以又不免流露出一丝忧虑。五六两句,以秋虫的凄厉叫声、北马的长啸声衬托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七八两句,诗人把目光投向远方,想象着在太湖岸边的新生活,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