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亲从薄宦,不复计修程。
断浦迎潮别,孤帆带月行。
秋来江柳变,夜久水烟生。
前路犹淹泊,凄其赋远征。
【注释】
- 夜发渔浦:晚上出发去渔浦。渔浦,水边小城镇,在今湖北公安县西北。
- 为亲从薄宦:为的是奉养母亲而从军做官。薄宦,微贱的官职。
- 不复计修程:不再计较行程长短了。
- 断浦迎潮别:被截断的江流上迎着潮水的潮流送别。
- 孤帆带月行:一叶孤单的船带着月光前进。
- 秋来江柳变:秋天到来后江边的柳树变了颜色。
- 夜久水烟生:夜晚长了,水雾升腾起来。
- 前路犹淹泊:前面的道路还是漫长曲折。
- 凄其赋远征:因远征而感到凄凉。
【译文】
我为侍奉双亲而从军出仕,如今已不再计较行军的日程长短。
在被截断的江水中迎着潮水的流向送别,一只孤舟随着月亮前行。
秋天来临,江边的柳树颜色已经改变,夜深了水气升起,雾气弥漫。
前面道路还很长曲折,远征使他内心充满凄凉。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时诗人正从军的鄱阳。诗中写他辞别家乡亲人,远赴前线的情景。全诗以“夜发”开头,直叙其事;中间两联写景,是即景抒情,情景交融,渲染气氛,渲染离别之情;末联则直抒胸臆,抒发依依不舍的离情。
首句“为亲从薄宦”,点明此行的原因,即奉养老母之需。“薄宦”,指地位卑微的官职。诗人说,为了奉养父母而离开京城,到地方做一名小官。这是全诗的开端,也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颔联“断浦迎潮别,孤帆带月行”,写诗人乘舟离去的情景,既写出江水的特点,又烘托离别的氛围。“断浦”,指被大堤隔开的小河。这两句意思是说,诗人乘坐的小舟在被大堤隔开的小河里行进,迎面送来阵阵潮水的涌来声,好像要跟诗人道别一样。“孤帆”、“带月”两个词,分别形容小舟和月亮,把诗人与小舟、小舟与江水、月亮、天空等联系起来,使画面显得格外优美动人。
颈联“秋来江柳变,夜久水烟生”是写景。“秋来”,指秋天到来的时候。“柳”,指江边的杨柳。“变”,指色彩变化。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秋天,江边的柳树颜色变了,夜深时水气升起,雾气弥漫。“秋来”,照应题目中的“夜发”;“江柳变”,照应题目中的“江柳”。两句写景,有景有情,景中有情。
尾联“前路犹淹泊,凄其赋远征”是抒情。“前路”,指前方的道路。“犹淹泊”,仍然迂回曲折难行。“凄其”,凄切悲伤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前面的道路仍然迂回曲折难行,远征使人内心充满凄凉。“前路”,照应题目中的“夜发”。“犹淹泊”,“仍”是“仍旧”的意思,说明诗人所走的这条道路仍然是迂回曲折的。“赋”,通“赴”,奔赴的意思。“凄其”“赋”,都是动词,表示感情。这两句写诗人面对前方道路的迂回曲折,不禁感到凄凉悲伤。“赋”字是动词兼名词,意为出征,与前面所说的“薄宦”相照应。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壮志未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