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尽沙田到水乡,年年来往为谁忙。
只贪月夜芦花宿,不是将身傍稻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从手法上分析,注意从抒情方式上把握,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从表现手法上把握,如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象征暗示、虚实结合等;从语言特点上分析,如含蓄委婉、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感、善于用典等。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译文】
飞尽的沙田,到水乡,年年往来奔波为谁忙?只贪图月夜芦花中安歇,不把身体靠近稻粱。
【注释】
闻雁: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
飞尽:指大雁南飞已至极远,看不见了。
水乡:即江南水乡。
将:犹“将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写雁的迁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不平。首句“飞尽”二字,点出雁群南归之迹,又暗含着诗人的思归之情。次句紧接前意,写出了雁群南去的匆匆情景。第三句“年年”二字,写出雁群往返的次数之多,时间之久。“为谁忙”,既指雁群南迁,更含有诗人自己“为谁忙”的意思。诗人此时正处在仕途失意的境地,心中郁积着太多的苦闷,所以才会发出“为谁忙”的慨叹,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最后两句,诗人以雁自喻,说自己虽然像雁一样远离故乡,远离家乡,但是,我并不是不想回家,也不是不思念家乡。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有一颗报国之心。我虽然远离了故乡和家乡,但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时刻想着如何更好地为国家服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然心忧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高尚情操。
【点评】
本诗在艺术风格上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寓情于景。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手法之一,其目的是要借助景物传达作者的情感。此诗中,作者通过描写雁南飞的情景而将自己的思归之意巧妙地融入其中。
2.托物言志。此诗中的雁,既是自然现象,又是诗人的比喻,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虚实结合。此诗中实处为雁,虚处为诗人自己的思归之情。
4.含蓄委婉。此诗中,诗人运用了委婉含蓄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婉转有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