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中秋已凛然,瓯闽八月尚炎天。
方怀许国忠言切,不计归途道里邅。
子产未能忘季札,太阿应必待龙渊。
树人树木有明算,谁谓百年同十年。

《师川见和再用元韵》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在中秋时节对国家深沉的忠心以及对个人归途的思考。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河洛中秋已凛然,瓯闽八月尚炎天。
    方怀许国忠言切,不计归途道里邅。
    子产未能忘季札,太阿应必待龙渊。
    树人树木有明算,谁谓百年同十年。

  2. 译文与注释

  • 河洛中秋已凛然,瓯闽八月尚炎天:这里指的是河南、洛阳以及浙江、福建一带,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中秋时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其中“凛然”表示秋天的寒冷,而“炎天”则说明福建等地八月仍然非常炎热。
  • 方怀许国忠言切,不计归途道里邅:这里的“许国”指的是为国家考虑,而“忠言切”则是说忠诚的话语十分恳切。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厚感情以及愿意为国家牺牲个人利益的决心。
  • 子产未能忘季札,太阿应必待龙渊:这里的“子产”指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公孙侨,“季札”也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两者都与政治有关。诗人通过这两个人物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理想和理想的追求。
  • 树人树木有明算,谁谓百年同十年:这里的“树人”指的是培养人才,而“树木有明算”则是说要有清晰的规划和计算。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培养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地区的中秋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对于忠诚和牺牲的理解。同时,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自己对政治理想和个人价值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在艺术上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成就。

《师川见和再用元韵》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人价值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