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阁龙楼依翠微,中秋午夜望清辉。
桂枝委地三千尺,柏影垂坛四十围。
箫鼓或疑风雨下,云霞犹想锦帆飞。
只今井臼依然在,不见归来丁令威。
逍遥阁
杰阁龙楼依翠微,中秋午夜望清辉。
桂枝委地三千尺,柏影垂坛四十围。
箫鼓或疑风雨下,云霞犹想锦帆飞。
只今井臼依然在,不见归来丁令威。
注释及翻译
- 杰阁龙楼依翠微:指逍遥阁的壮丽建筑依偎在青翠的山色之中,显得格外雄伟。
- 中秋午夜望清辉:中秋之夜,当月亮升起时,人们会仰望天空,欣赏那明亮的光芒。
- 桂枝委地三千尺:形容桂枝(常用于比喻高远或坚韧的事物)直插地面,其高度达到三千尺。
- 柏影垂坛四十围:柏树的影子覆盖了整个祭坛,周围约四十米。
- 箫鼓或疑风雨下:箫和鼓的声音似乎被风吹雨打所影响。
- 云霞犹想锦帆飞:云霞仿佛看到了远方船只的锦帆。
- 只今井臼依然在:现在,虽然环境不同,但生活的基本用具仍然存在。
- 不见归来丁令威:丁令威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飞翔于空中,这里可能寓意某种美好的愿景或期望未来的美好。
赏析
逍遥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位于山水之间的高处,象征着文人雅士对于自然美景和精神世界的向往。诗中的“杰阁龙楼依翠微”不仅描述了逍遥阁的地理位置,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中秋时节,月明星稀,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仰望夜空,观赏那如洗的明月,感受着月光的清辉洒满大地。这种情景描绘出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感。
诗中还通过桂枝和柏影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建筑的威严。桂枝直插云霄,象征着高洁和坚强;柏影则投射在祭坛之上,增添了一种庄严的气氛。
最后两句“云霞犹想锦帆飞”,将诗人的想象带向远方,云霞之中似乎隐藏着希望和梦想,而那些曾经飞翔在天际的锦帆成为了一种美丽的象征,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仅是对逍遥阁这座建筑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