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生花笔,名成映雪书。
处家贫似富,应物密如疏。
荐墨交黄绶,荣光照板舆。
出门车折轴,天理竟何如。
【注】:
- 挽,即挽诗,哀悼死者之辞。
- 文妙生花笔,名成映雪书:形容孙谦伯才华横溢,名声远扬。
- 处家贫似富,应物密如疏:形容孙谦伯在处理家庭事务时,虽然生活简朴,但能应对自如,不露痕迹。
- 荐墨交黄绶,荣光照板舆:形容孙谦伯受到皇帝的赏识,地位显赫。
- 出门车折轴,天理竟何如:表达了对孙谦伯遭遇不幸命运的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已故的好友孙谦伯所作。诗人从赞美孙谦伯文才、声誉和品德三个方面入手,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切缅怀之情。
首句“文妙生花笔”,用“生花”比喻孙谦伯的才华非凡,令人惊叹;“名成映雪书”,则形容他的名声远扬,如雪中之梅,清新脱俗。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孙谦伯的才华和声望,又体现了诗人对他深厚的友谊。
次句“处家贫似富”,“处家”指的是家庭生活,“贫似富”,意味着尽管家境贫困,但孙谦伯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这一句既展现了孙谦伯的豁达性格,也反映了他的生活哲学。
第三句“应物密如疏”,“应物”指应对各种事物,“密如疏”,意为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孙谦伯既严谨细致,又不拘泥于形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这一句既赞美了孙谦伯的智慧和能力,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接下来四句分别描述了孙谦伯在官场上的成就和地位。“荐墨交黄绶”,意指孙谦伯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授予高官厚禄;“荣光照板舆”,则形容他的荣耀如同阳光普照大地,照亮了整个朝廷。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孙谦伯的卓越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尊荣氛围。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满足,因为紧接着的一句“出门车折轴”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孙谦伯在出仕后遭受到了不幸的命运。这一句既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性,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孙谦伯遭遇的同情与惋惜。
最后一句“天理竟何如”,则是诗人对于整个事件的感慨与反思。他认为,既然孙谦伯已经去世,那么他生前所承受的一切苦难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孙谦伯遭遇的同情,也体现了他对生死观念的独特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孙谦伯生前事迹的回忆和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他的深厚情感和对其人生哲理的理解。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结构紧凑有序,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