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斸苔边绿,甘包雪里春。
萧家汤是祖,束叟饼为邻。
混沌函三极,冲和贮一真。
日斜摩腹睡,自谓葛天民。

【注解】

  1. 荠馄饨:荠,指荠菜。馄饨:一种食品。
  2. 嫩斸苔边绿:嫩,指新近采摘的。斸,同“掘”。苔边,指生长在苔藓上的植物。
  3. 甘包雪里春:甘,甘美,甜润。雪里,指冬末春天。
  4. 萧家汤是祖,束叟饼为邻:萧家汤和束叟饼都是美食。
  5. 混沌函三极,冲和贮一真:混沌,天地未分前的状态。三极:天、地、水,指宇宙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冲和,指阴阳之气。一真:指道的本质。
  6. 日斜摩腹睡,自谓葛天民: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这里比喻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代诗人李郢任夔州刺史期间。夔州(今重庆市境内)一带山峦重叠,风景秀丽。李郢到任以后,常与当地官员及百姓一同游山玩水。此诗就是他在游览了当地的一些名胜古迹之后写下的。
    开头两句写荠菜馄饨之美味可口。荠菜,即野菜的一种,其嫩茎叶可入馔,味清香而略带苦味,可炒食、可拌食、可做馅,也可作汤羹,味道鲜美。馄饨,又称云吞、水饺等,是用薄面皮包裹各种馅料制成的食品,形状像月牙,故称“馄饨”。荠菜馄饨,是民间传统的风味小吃。这两句诗以荠菜馄饨起兴,既写出了诗人对这种民间风味小吃的喜爱,也引出了后文对当地风物人情的介绍。
    接着两句写萧家汤和束叟饼的美味。萧家汤,即用鸡肉熬成的汤。束叟饼,是一种烤饼,形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叫铜钱饼。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萧家烹制的鸡汤,就像一位老寿星的寿桃一样,让人吃了还想吃;束叟制作的铜钱饼,就像一位邻居的招待,让人感到亲切。这两句中所用的典故十分贴切。“萧家汤”用的是晋代王戎的故事。有一次他与友人去拜访石崇,石崇设宴款待他们。王戎先到了,石崇就命人准备了鸡汤给他。王戎看到鸡汤时,不禁大惊失色地说:“这是用我的眼睛当煮具烹制的!”这个故事后来被传为佳话。《晋书·王敦传》载,有一年秋天,王敦派使者给石崇送去一盒牛肉干作为礼物,石崇却回赠一盒鸡蛋给使者。使者回去后向王敦汇报了这件事。王敦问使者:“你看见使者的脸色吗?”使者回答:“没有。”王敦又问:“那么使者听到使者的叫声了吗?”使者又回答道:“听见了。”王敦笑着说:“看来我们的鸡蛋比你们的牛肉还要贵重啊!”这则故事与前面提到的“萧家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束叟饼”,则是借用晋文帝曹丕的故事。有一次,曹丕外出打猎回来,见路边有一个卖饼的人,便上前买饼吃了。饼主问:“先生喜欢吃什么口味的?”曹丕回答说:“你的饼做得太好了,我吃起来就像在吃我的肉一样。”这个卖饼人听了,十分高兴。过了不久,曹丕下令把全国的卖饼人召集来,问他们:“你们做的饼好吃吗?有没有谁做得最好?”这时那个卖饼的人站出来,说:“我家祖上三代都制饼卖饼,从我爷爷开始才做到最好。”于是曹丕封他为“饼师长”。这则故事也与前面的“束叟饼”相映成趣。
    下面两句写混沌、太极图和冲和二气的神奇奥妙。“混沌”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指的是天地未形成之前的气态形态。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模糊不清、不明确的事物。“三极”、“一真”,都是道家哲学用语。《易经》中有“天圆地方”之说,这里的“三极”指的就是天地。“冲和”,出自《道德经》:“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十二章》)老子认为,道是无形无状的,但又能包容万物,所以说它是冲和的。这三句诗的意思是说,混沌状态包含着天地万物,天地之间充满了冲和之气。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比葛天氏。葛天氏是远古时代的一位圣明之君,据说他的治国之道是以无为而治。这里的“葛天氏”是指诗人本人。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示出自己虽然身处繁华盛世,但仍保持着一份宁静淡泊的心态。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难得的咏物抒怀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