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岗头屋,春风竹里厨。
所安仁者静,其乐道之腴。
遗逸盍徵诏,耆英空画图。
诗书根气远,丛桂蔚相扶。
【赏析】
周诗是作者与友人在溪边野居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野水岗头屋,春风竹里厨。”写野居环境。
野水岗头的茅屋、竹篱,是诗人所选择的隐居之地。野水潺潺,清幽恬静,山冈上茅屋几间,炊烟袅袅升起。竹篱外,春风吹拂,竹叶沙沙作响,一派自然风光。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
颔联“所安仁者静,其乐道之腴。”写诗人心境。
这里所说的“仁”,是指仁爱之心,也即诗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诗人以“静”字概括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认为,在仁爱之心的照耀下,人的内心会变得宁静而安详;而在仁爱之心的滋润下,人们的快乐会变得更加浓郁。这里的“乐道”,是指追求道德高尚的生活,强调的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质享受。诗人以“道之腴”三字,将道德修养比喻为美味佳肴,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这种精神享受的追求。
颈联“遗逸盍徵诏,耆英空画图。”写隐居生活的美好。
“遗逸”指的是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人;“盍”是何不的意思,常用作发问词;“徵诏”是指朝廷征召贤能之士的命令;“耆英”指的是年岁已高而又德才兼备的杰出人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隐者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征召贤士的渴望。
尾联“诗书根气远,丛桂蔚相扶。”写友情和志向。
“诗书”指的是学问和知识;“根气”指的是内在的气质和修养;“丛桂”指的是桂花树丛中的桂花,象征着美好的品德和名声;“相扶”意味着相互支持和帮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美好品德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志向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野居生活和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