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
但怪画图来郑侠,何期奏议出唐坰。
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木腥。
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钟阜向人青。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荆公》。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
  • 这句诗描述了在熙宁年间,皇帝和大臣们同心同德,致力于国家的发展。他们摒弃旧的观念,追求新的变革,引用六经来指导治国。
  1. 但怪画图来郑侠,何期奏议出唐坰。
  • 这里提到郑侠和唐坰,他们是北宋时期的两位著名谏官。郑侠反对当时的政治腐败,而唐坰则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然而,诗人对于这些官员的出现感到奇怪,因为他期待的是更多的批评和改革的声音。
  1. 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木腥。
  • 这是对宋朝政治现状的讽刺。诗人通过“掌中大地山河舞”来形容国家的繁荣景象,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而“舌底中原草木腥”则暗示了政治上的腐败和混乱,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 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钟阜向人青。
  • 这里的“祸胎”指的是朝廷的弊端和错误,诗人认为这些弊端已经形成,即使他离开了朝廷,也不会改变这些情况。然而,尽管有这些弊端,钟山(南京)依然向人们展现出它的青翠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自己政治生涯的一种反思和批评。他用“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来描述当时的国家状况,认为朝廷上下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发展。然而,他对于一些官员的出现感到奇怪,因为他们似乎只是在表面上进行改革,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实际问题中去。

他通过“但怪画图来郑侠,何期奏议出唐坰”来讽刺那些只关注表面的官员。他认为这些人应该更多地批评和改革,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他用“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木腥”来形容当时的政治现状:虽然国家看起来很繁荣,但实际上却是一片混乱和腐败。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失望和不满。

他用“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钟阜向人青”来总结自己的政治生涯。他认为尽管他已经离开,但是国家的弊端仍然存在,就像钟山一样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这表明他对国家的未来仍然保持乐观,并希望它能继续向前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