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杀气渺春阴,渭水泱泱柳色深。
为问草庐人起否,汉家遗老尚讴吟。

【注释】

潼关:指函谷关。

杀气:指兵戈之气,这里指潼关一带战事的紧张气氛。

春阴:春天的阴霾。

渭水泱泱:指渭水的宽广浩大。

草庐:用茅草盖成的简陋房屋。这里泛指隐者。

遗老:年老的遗民。

起否:起来吗?

讴吟:唱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与李参政相会时,为表达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而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写潼关一带的战场形势及自己对汉家遗老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首句“潼关杀气渺春阴”,描绘了潼关地区兵戈四起、战争频仍的景象。潼关是古关口,地处陕西,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常有战火纷飞之景象。这里的“杀气”不仅指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象征着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而“春阴”则暗示着战争带来的阴霾笼罩着整个大地,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感觉。

次句“渭水泱泱柳色深”,进一步描绘了潼关地区的自然风光。渭水,即渭河,是中国黄河最大的支流之一,自古以来就有“渭川千载道,渭水三秦人”之说。这里的“泱泱”形容渭水的波涛汹涌,给人以壮观之感。然而,在战乱的背景下,这样的美景似乎也变得黯然失色。而“柳色深”则形象地描绘了渭水两岸柳树被战火焚烧后的凄凉景象,使人不禁为之叹息。

第三句“为问草庐人起否?汉家遗老尚讴吟”,诗人转而关注到了潼关附近隐士的生活。草庐,即用草搭建的简陋房屋,多用于隐居之地。这里的“遗老”指的是年老的遗民,他们往往在战乱中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而“讴吟”则是指他们以歌声来抒发自己的哀愁和感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汉家遗老的关心和同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对于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潼关地区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战乱时期的宏大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关注汉家遗老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关怀之情。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贯穿于整首诗中,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