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光分草际萤,缫车未了纬车鸣。
催科知要先期办,风露饥肠织到明。
【注释】
一点光分草际萤,缫车未了纬车鸣。——织女星的一颗光点映照着草丛中的飞虫,纺车上的纱线没有完全纺完,纬车上的丝线还在嗡嗡作响。
催科知要先期办,风露饥肠织到明。——催收租税的人知道要提前完成任务,而纺织者则不顾饥肠辘辘地夜以继日地工作。
【赏析】
《促织》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这首诗写于诗人初入幕之时(即清圣祖康熙帝即位之初),当时正值农事开始之际,农民忙于春耕,而官府催征赋税,于是便有了“催科”这一词的出现,因此诗人在诗中写了织女的劳作和催科官的催征。
第一句“一点光分草际萤”,写的是织女星下的光芒映照在草际上的萤火虫。这里用了拟人手法,将萤火虫赋予了人的特征,写出了它们在月光下的点点微光。第二句“缫车未了纬车鸣”,写的是织女们正在忙碌地纺车与纬车之间穿梭织布。这里的“未了”一词,写出了织机上纱线与丝线的交织不断进行,织女们的勤劳程度之高。第三句“催科知要先期办”,写的是催税官催促人们尽快交税。这里的“催科”一词,写出了官府对百姓的盘剥之苦。第四句“风露饥肠织到明”,写的是纺织者不顾饥饿的身体和寒冷的风霜,继续劳作直到天明。这里的“饥肠”一词,写出了纺织者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幅繁忙而又辛劳的农事画卷。同时,诗人通过对织女、催科官和纺织者的描写,也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官场的不满和批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