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汤弃去七百里,珠玉走尽六十州。
谁生厉阶不可问,桔柏江上风飕飗。
注释:金汤城弃去七百里,珠玉被掠夺一空,六十州的珍珠和玉器都被夺走。
谁生厉阶不可问,桔柏江上风飕飗(sōu)?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朝廷中奸佞当道、忠良遭害的黑暗现实发出的愤怒呼喊,表达了作者的忧国爱民情怀。
第一句“金汤弃去七百里”,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金汤城的失陷。“金汤”指城池的外壕,“弃去七百里”则表明了金汤城已被敌人占领。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金汤城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相对照,从而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国家的巨大损失。
第二句“珠玉走尽六十州”,进一步描绘了金汤城被占领后的惨状。这里,诗人将“珠玉”比作“六十州”中的珍宝,形象地表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毁灭。
第三句“谁生厉阶不可问”,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导致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的质疑。这里,“厉阶”指的是战争的根源,“不可问”则表示无法追究责任。诗人通过这一疑问,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即战争并非由某个人或某群人所为,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最后一句“桔柏江上风飕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哀伤。这里的“桔柏”指的是江边的树木,而“风飕飗”则形容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灾难和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这首诗通过对比、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关切。同时,诗中的关键词“金汤”、“珠玉”、“厉阶”、“桔柏江”等也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