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连山松竹鸣,宦途牢落若为情。
中宵嘹喨惊残梦,疑是云和重度声。
【注释】
妙庭观: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
宦途牢落:官运不遂,仕途坎坷。
中宵:半夜时分。喨(lǎn làn)声:象声词,指风吹松林发出的声音。
云和:即《云歌》,乐府相和歌古辞名。此指《云歌》中的一首。
【译文】
风雨连天,山峦起伏,松林竹海,阵阵涛声,这是大自然的交响乐;官场失意,如履薄冰,我心何堪,愁肠百结。夜深了,风声鹤唳,惊破梦魂,疑是仙家清吹度曲奏出的音乐。
【赏析】
这首七绝,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一开头,就写“风雨连山松竹鸣”,这“风雨”二字,点明了时令,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一个“连”字,把风雨、山、松、竹都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气势磅礴的画面。这种画面,给人以壮美之感。接着,诗人又写到“宦途牢落若为情”。宦途牢落,是指仕途坎坷,不得志。而“若为情”三字,又表明了他内心的苦闷和焦虑。宦途的不顺,使他产生了失落感和孤独感。这种心情,与前面的松竹长鸣相互呼应。
诗人又写了自己夜不能寐的情况。“中宵嘹喨惊残梦,疑是云和重度声。”这里的“中宵”一词,既点明了时间,也写出了自己的心境。他半夜醒来,听到外面有风吹松竹发出的声响,误以为是《云歌》中的一首乐曲。这“云和”二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者,指《云歌》。虚写者,是指诗人自己的心境。诗人听到的是自然之声,但他却以为是天上传来的乐曲。这一句写得很有意境,也很含蓄。它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他对仕途的不满之情。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诗是:“疑是云和重度声”,用《云歌》中的一首来比喻松竹长鸣,既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听到松竹长鸣时的惊喜之情,又巧妙地运用典故,使诗歌显得更加含蓄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