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旧事欲条陈,正恐招忧又怆神。
元豹成文须隐雾,嘉鱼式燕且邀宾。
方归晋事同韩起,敢望燕台致剧辛。
回首天南佳丽地,时时引领九江春。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和语言表达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写了什么事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用了怎样的手法等;然后回归文本,从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具体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内容和重点词句来分析。

(1)

“六朝旧事欲条陈”:六朝旧事指晋宋之际司马氏建立东晋,到南朝刘裕代晋统一全国这一历史时期的事。条陈指陈述奏议,这里指陈述六朝的历史。这句诗的意思是:想向皇帝陈述六朝的历史。

(2)

“正恐招忧又怆神”:正担心陈述六朝史会招致皇帝的忧虑而使自己心神不安。

(3)

“元豹成文须隐雾,嘉鱼式燕且邀宾”:元豹是周文王,《周易》中说:“潜龙勿用,或跃在渊;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后来,人们用“潜龙”比喻尚未显露才能的人。这两句的意思是:像周文王那样未露锋芒的人要写出文章来,必须等待时机,而像《周易》所说“潜龙”那样有德望的人去赴宴,也要先邀请客人。

(4)

“方归晋事同韩起,敢望燕台致剧辛”:方回,指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晦翁,福建浦城人,南宋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据《宋史》记载:韩侂胄是宋光宗的堂侄,因与太师韩世忠不和,被贬谪至永州编管。韩侂胄被害后,韩岳才被起用知建阳县。朱熹和韩岳都是江西南城的,所以这里指朱熹和韩岳同朝为官。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想返回到晋朝去,因为和韩岳一样都曾受到排挤而被贬;但我不敢奢望像张良那样在燕地策划刺杀秦朝大臣嬴政那样的大事。

(5)

“回首天南佳丽地,时时引领九江春”:回首,回头看的意思。天南,指南方。佳丽地,美好的土地。九江春,长江之滨,九江郡一带春天美景。这两句的意思是:回头望去南方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让我时时为之向往;每当我回到家乡的时候,总是带着九江春天的美好景色回来。

【答案】

示例一

译文

晋宋之际司马氏建立西晋,到南朝刘裕代晋统一全国这一历史时期的事,我都想向皇帝陈述,只是担心陈述六朝史会招致皇帝的忧虑而使自己心神不安。像周文王那样未露锋芒的人要写出文章来,必须等待时机,而像《周易》所说“潜龙”这样有德望的人去赴宴,也要先邀请客人。方回,指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晦翁,福建浦城人,南宋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据《宋史》记载:韩侂胄是宋光宗的堂侄,因与太师韩世忠不和,被贬谪至永州编管。韩岳才被起用知建阳县。朱熹和韩岳都是江西南城的,所以这里指朱熹和韩岳同朝为官。我想返回到晋朝去,因为和韩岳一样都曾受到排挤而被贬;但我不敢奢望像张良那样在燕地策划刺杀秦朝大臣嬴政那样的大事。回首,回头看的意思。天南,指南方。佳丽地,美好的土地。九江春,长江之滨,九江郡一带春天美景。这两句的意思是:回头望去南方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让我时时为之向往;每当我回到家乡的时候,总是带着九江春天的美好景色回来。

赏析一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召赴京任枢密院检详官之时。当时作者正以重九日登高赋诗自娱,不料却遭到宰相的排斥和打击。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

首联“六朝旧事欲条陈,正恐招忧又怆神”,点出“重阳”、“雪”等意象,表明诗人身处乱世之中的孤寂心境。

颔联“元豹成文须隐雾,嘉鱼式燕且邀宾”,通过“元豹”“嘉鱼”两个典故说明自己的处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

颈联“方归晋事同韩起,敢望燕台致剧辛”一句,既表明了自己想要回到晋朝的愿望,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这里的“剧辛”,指的是春秋时楚国的谋臣范蠡,他善于经商致富,后隐居于陶山(今安徽屯溪),故后人常以“陶朱”、“范蠡”并称。这里借范蠡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

尾联“回首天南佳丽地,时时引领九江春”一句,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整首诗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赏析二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召赴京任枢密院检详官之时。当时作者正以重九日登高赋诗自娱,不料却遭到宰相的排斥和打击。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内心苦闷之情。

首联“六朝旧事欲条陈,正恐招忧又怆神”,点出“重阳”、“雪”等意象,表明诗人身处乱世之中的孤寂心境。

颔联“元豹成文须隐雾,嘉鱼式燕且邀宾”,通过“元豹”“嘉鱼”两个典故说明自己的处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

颈联“方归晋事同韩起,敢望燕台致剧辛”,既表明了自己想要回到晋朝的愿望,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这里的“剧辛”,指的是春秋时楚国的谋臣范蠡,他善于经商致富,后隐居于陶山(今安徽屯溪),故后人常以“陶朱”、“范蠡”并称。这里借范蠡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

尾联“回首天南佳丽地,时时引领九江春”,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整首诗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晋宋时期的描述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典故也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和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