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飞来石,当年却畔亡。
烟杉行客路,风竹护禅房。
有酒对玉麈,无诗夸锦囊。
尘缨自羁束,真赏负山光。
《题灵石寺并简景思》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闻道飞来石 - 据说这飞来石是从天上飞来的。
- 当年却畔亡 - 在它被抛弃之前,曾经是一块无主之物。
- 烟杉行客路 - 烟雾缭绕的杉树成为了旅人的路。
- 风竹护禅房 - 风吹拂过的竹子保护着寺庙的禅房。
- 有酒对玉麈 - 有美酒相伴,手中拿着玉制的麈尾。
- 无诗夸锦囊 - 没有诗歌来夸耀华丽的诗囊。
- 尘缨自羁束 - 世俗的束缚使人心绪不宁,如同系在帽子上的尘土。
- 真赏负山光 - 真正的欣赏让人感到自然之美,就像辜负了大山一样。
译文
听说那飞来石来自天外,当年却因无人而弃置一旁。
烟雾缭绕的杉树成为了旅人的路,风吹过的竹子守护着庙宇中的佛殿。
手中有酒相伴,玉柄麈尾随风摆动;没有诗歌赞美,华丽的诗囊空无一物。
世俗的束缚使人心绪不宁,如同系在帽子上的尘土般无法摆脱。
真正的欣赏让人感到自然之美,犹如辜负了山中美景。
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描绘了灵石寺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修行生活。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体验,展现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寻求心灵宁静的境界。
首句“闻道飞来石”,以传说中的飞来石为引子,表达了对神秘与未知的向往。紧接着的第二句,描述了这块石头在被遗弃之前的辉煌岁月,象征着过去的荣光和现在的寂寞。第三和第四句分别描绘了山林中旅人的路径和寺庙中的风竹,体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寺庙的幽静。
接下来的五句,通过“有酒对玉麈”和“无诗夸锦囊”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挣扎。玉麈和锦囊都是佛教用具,前者用于拂尘,后者用来盛放经卷,这里象征着文人墨客的外在装束和内在修养。第五句中的“尘缨自羁束”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不安,如同头上的尘土无法摆脱束缚。
最后两句“真赏负山光”和“真赏负山光”重复使用,进一步强化了主题,即只有真正理解自然之美的人,才能体会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这里的“山光”不仅仅是指自然的美景,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灵石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王维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他的诗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欲望、寻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