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节近暑风高,常棣丛疏月影交。
清夜不曾空鹤帐,浮生何幸老龟巢。
酒杯独引今无侣,书卷闲开共苦抄。
想得公堂凫鹜退,须怀西坞欠诛茅。
译文
菖蒲节将至,暑风高升,常棣花丛疏影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清夜之中,不曾空过鹤帐,浮生有幸老龟巢。独自品味酒杯之乐,无友相伴,只能苦思书中之字句。想得公堂中凫鹜退去,须怀西坞欠诛茅。
注释
- 莒蒲节近暑风高: 指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后,气候开始转热的时节,人们常用菖蒲来驱除邪气和病痛。
- 常棣丛疏月影交: 常棣(一种草),其叶形如心形,花白色,香气浓郁。此处形容常棣花丛中稀疏,月光洒落其间,形成美丽的光影交错。
- 清夜不曾空鹤帐: 鹤帐通常是指古代官员或文人在夜晚休息时所用的帐子,这里指夜晚时分,没有其他干扰,只有一个人静静地享受这份宁静。
- 浮生何幸老龟巢: 浮生指的是人生,老龟巢则是指乌龟的栖息之地。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岁月悠长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长寿、安逸生活的向往。
- 杯酒独引今无侣: 饮酒时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品尝,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 书卷闲开共苦抄: 闲暇之余,翻开书籍,独自阅读,同时还要抄写一些资料,这是一种辛苦但充实的生活方式。
- 想得公堂凫鹜退: 想象中的公堂(可能指的是官场)中的凫(鸭子)和鹜(野鸭)等水鸟退去,暗喻官场中的浮华和名利都已远离。
- 须怀西坞欠诛茅: “西坞”可能是指作者自己的住处或者家乡的某个地方,“诛茅”是古代的一种建筑方法,即在地面上用斧头砍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路,然后用竹片交叉固定,以便于行走。这句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菖蒲节的景色和感受,以及个人生活中的孤独和忙碌,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美、人生价值和精神寄托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