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声良可厌,闲抱七丝琴。
欲识调弦意,理人先理心。
注释:
袁州庆丰堂十闲咏:袁州,指袁州府,位于今江西省宜春市。庆丰堂,袁州城的一个名胜古迹,有“七弦琴”的传说。
郑声良可厌,闲抱七丝琴:郑声,指郑国的音乐,古代认为郑声淫靡,令人厌恶。七弦琴,一种弹拨乐器。闲,闲暇之时。
欲识调弦意,理人先理心:想要了解弹奏七弦琴的意境,必须先从调整内心开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七弦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音乐、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人以“郑声良可厌”开头,点明了郑声的庸俗和不堪。这种评价可能源于诗人对郑声的反感,也可能是基于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郑声就是完全无用的,而是说在某种情况下,它可能会让人感到厌倦和不满。
“闲抱七丝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闲暇时光中的行为——抱着七弦琴。这个动作可能是诗人的一种自我修养的方式,也可能是他在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无论如何,这个行为都反映了他的艺术追求和内心的孤独。
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通过“欲识调弦意,理人先理心”两句,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想要真正理解七弦琴的意境,就必须从调整自己内心的状态开始。换句话说,只有当一个人先处理好自己的内心问题,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和人生哲学的理解。它既是一种艺术表达,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