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踏红尘路,山居世念轻。
浇兰清夜气,撼竹引秋声。
缺月当栏挂,闲云贴水轻。
不知何处鹤,亦作太平鸣。
山居
懒踏红尘路,山居世念轻。
浇兰清夜气,撼竹引秋声。
缺月当栏挂,闲云贴水轻。
不知何处鹤,亦作太平鸣。
注释:
- 懒踏红尘路:懒得踏上纷扰的红尘之路。
- 山居世念轻:在山中居住,远离尘世的思念。
- 浇兰清夜气:给兰花浇水,使夜晚的空气变得清新。
- 撼竹引秋声:摇动竹子,发出秋天的声音。
- 缺月当栏挂:缺月挂在栏杆上,形容月亮的明亮和美丽。
- 闲云贴水轻:闲适的云朵轻轻飘过水面。
- 不知何处鹤:不知道哪里传来了鹤的叫声。
- 亦作太平鸣:它也像和平时代的鸟叫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中的隐居生活,通过具体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诗人以“懒踏红尘路,山居世念轻”开篇,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接着,“浇兰清夜气,撼竹引秋声”两句,诗人通过为兰花浇水和摇动竹林来感受秋天的气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诗中还提到了“缺月当栏挂,闲云贴水轻”,通过描绘月亮和云彩的美景,诗人展现了山中夜晚的美丽景色。最后两句“不知何处鹤,亦作太平鸣”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鹤的叫声,也听到了和平时代的鸟鸣声,这反映了他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亲近感。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和平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