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灰飞不到,人迹少曾来。
浪说珊瑚树,空涵玉镜台。
洞虚风度竹,泉冷石无苔。
汩汩樊笼者,何因避世埃。

【注释】

无尘殿:无风的殿堂。无尘,指无风,也即没有风。

劫灰:劫运所降下的灰烬,指战乱。

人迹:行人足迹。

浪说:随意地谈论。

涵:包含。玉镜台:玉制的梳妆台。

洞虚风度竹:空荡的殿堂里,风吹过竹子,发出萧瑟的声音。

泉冷石无苔:泉水冷凉,石头上没有苔藓。

汩汩:水流声。樊笼:樊篱,围网等。

避世埃:逃避尘世的污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中描写了一座无人问津、荒凉破败的殿堂,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冷漠,超然物外的情怀。

首句“劫灰飞不到”,意思是说战乱已过,但灰尘未落,宫殿已经破败不堪。这句话以“劫灰”为引子,描绘了战争过后的凄凉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未来的担忧。

次句“人迹少曾来”,意思是说自从战乱以来,很少有人再来过这里,说明这座殿堂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热闹。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冷漠的态度,认为战争结束后,一切都会归于平静,人们不再关注这里的一切。

第三句“浪说珊瑚树”,意思是说这里曾经有一棵珊瑚树,现在却已经不见了。这句话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这座殿堂的荒凉和破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第四句“空涵玉镜台”,意思是说这玉制的梳妆台空空如也,没有人使用。这句话以玉镜台为引子,描绘了殿堂内无人问津的场景,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冷漠和超然物外的态度。

第五句“洞虚风度竹”,意思是说在这空荡荡的殿堂里,风吹过竹子,发出萧瑟的声音。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殿堂的幽静和荒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冷漠和超然物外的态度。

最后一句“汩汩樊笼者,何因避世埃”,意思是说那些像樊笼一样的人,为什么还要在这里避世呢?这句话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不满和批评,认为那些人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到这种荒废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一座无人问津、荒凉破败的殿堂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冷漠、超然物外的态度,以及对世事的不满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