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亭镇日著吟身,不浣衣中一点尘。
水比世间机巧者,山如前辈典刑人。
唤回魂梦敲茶臼,费尽工夫整钓纶。
时有野僧排闼至,炷香清坐话头新。

这首诗是诗人陈氏在溪边亭子的所作,他以吟咏自然为乐事,不沾染世俗的污浊。他用“溪亭”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静下心来吟咏诗篇。

“溪亭镇日著吟身,不浣衣中一点尘。”这里的“镇日”是指整日,表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专注。“著”在这里表示“从事”、“致力于”。而“不浣衣中一点尘”则表示诗人在诗的世界里洗涤心灵,去除心中的杂念和尘埃。这里的“浣衣”是一个比喻,表示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清洗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水比世间机巧者,山如前辈典刑人。”这里的“水”和“山”分别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诗人用这两个形象来比喻自己的心态和态度。他认为自己的内心像清澈的水一样纯净,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他的志向和追求就像高山一样坚定,不会因困难而动摇。

“唤回魂梦敲茶臼,费尽工夫整钓纶。”这里的“唤回魂梦敲茶臼”表示诗人通过写诗来唤醒自己的灵感,使灵魂得到净化。而“费尽工夫整钓纶”则表示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精力。这里的“工夫”可以理解为时间和心血。

“时有野僧排闼至,炷香清坐话头新。”这里的“野僧”是指那些没有功名的人,他们的生活简朴,信仰佛法。而“排闼至”则表示这些僧人经常来到诗人的住处,与诗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而“炷香清坐话头新”则表示在与僧人的交流中,诗人能够获得新的启示和灵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溪亭中创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专注。同时,通过对“溪亭”、“水”、“山”、“野僧”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纯净、坚定和开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