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毛锥当小锄,新篁移傍野人居。
难栖天上鸣阳凤,且伴窗前剔蠹鱼。
大节肯随风俯仰,数枝长带月扶疏。
此君本是虚心物,那更形声总是虚。

【注释】:

  1. 题窗间墨竹:题咏墨竹。
  2. 一寸毛锥当小锄:形容墨竹笔锋尖锐,如同用毛锥子作的小锄。
  3. 新篁移傍野人居:新的竹林移到了隐居者的旁边。
  4. 难栖天上鸣阳凤:难以栖息在高高的天上,比喻墨竹虽然高大挺拔但无法与凤鸟相媲美。
  5. 且伴窗前剔蠹鱼:墨竹可以陪伴在窗户旁边清除蠹虫。
  6. 大节肯随风俯仰:墨竹有大节操,不随波逐流。
  7. 数枝长带月扶疏:墨竹的枝条很长,像月亮一样明亮。
  8. 此君本是虚心物:墨竹本身是空心的,就像虚无缥缈的虚心物。
  9. 那更形声总是虚:那么它的形态和声音都是虚幻的。

【赏析】:
《题窗间墨竹》是唐代诗人郑谷所作的一首五绝。这首诗以墨竹为题,赞美其高尚品质和独特风韵。诗中通过描绘墨竹的形态和特征,表现了诗人对墨竹的喜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第一句“一寸毛锥当小锄”,形象地描绘了墨竹笔锋尖锐、如同用毛锥子作的小锄的情景。这表达了诗人对墨竹独特外形的认可和喜爱。

第二句“新篁移傍野人居”,则描绘了墨竹被移植到隐居者旁边的情景。这既表达了墨竹与隐居者的和谐共处,也寓意着墨竹与大自然的紧密相连。

第三句“难栖天上鸣阳凤”,则是以凤凰喻墨竹,表达了墨竹虽高大挺拔但无法与凤鸟相比的无奈。这体现了诗人对墨竹独特风韵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第四句“且伴窗前剔蠹鱼”,描绘了墨竹陪伴在窗户旁边的画面。这不仅表达了墨竹的亲近感,也暗示了墨竹能够清除室内蠹虫的功效。

第五句“大节肯随风俯仰”,则赞美了墨竹的大节操,不随波逐流的品质。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墨竹人格魅力的赞赏。

第六句“数枝长带月扶疏”,则描绘了墨竹的枝条长而有力,宛如夜空中的月亮般明亮。这既展现了墨竹的优美形态,也传达了诗人对墨竹之美的赞叹。

第七句“此君本是虚心物”,则表明了墨竹本身是空心的,就像虚无缥缈的虚心物。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墨竹本质的理解,也体现了诗人对墨竹独特风韵的深刻领悟。

最后一联“那更形声总是虚”,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它表明了墨竹的形态和声音都只是虚幻的存在,没有实体。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墨竹虚幻本质的认同,也强调了诗人对墨竹审美价值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