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湔泪几时乾,顾影伶俜独立难。
自恐节孤无与对,谁怜族冷不胜寒。
未应一世供愁断,长愿三更秉烛看。
雨过花边行更好,犹嫌子美借银鞍。
诗句如下:
风亭小立梦初残,步步凌空对广寒。
照眼双明清可掬,闲情一味淡相看。
晓萦瑞雾黏初润,晴映高云暴未乾。
三嗅临风思无限,蕊宫遥夜酒初阑。
接下来是它的翻译:
我站在风亭中,望着天空,心中充满了感伤。我不禁泪如泉涌,但泪水何时能干?我只能独自面对这无尽的孤独感。我担心自己无法与他人并肩作战,谁能理解我的困境?我害怕自己如同族中的孤儿一样,无法抵挡这寒冷的夜晚。
我不希望我的一生都用来担忧这些痛苦的事情,而是希望在深夜里能够点上蜡烛,独自欣赏梅花的美丽。我更喜欢雨后的梅花,它们更加娇艳动人。我甚至觉得,如果可以,我愿意借用那华丽的银鞍,骑着它走在雨后的花径上。
注释:
- 风亭小立梦初残:描述了诗人在风亭中站立的情景,感受到时光已经逝去,梦境开始消散。
- 步步凌空对广寒:形容诗人在风亭中仰望星空,与广寒宫中的月亮相对,感受着宇宙的浩瀚与美丽。
- 照眼双明清可掬:描述月光如水般明亮清澈,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 闲情一味淡相看: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淡然态度,只愿享受眼前的美好。
- 晓萦瑞雾黏初润:描绘了早晨的瑞雾弥漫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 晴映高云暴未乾:描述了晴朗的天空和高悬的云朵,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 三嗅临风思无限:通过三次呼吸来表达诗人面对风时的无限思绪。
- 蕊宫遥夜酒初阑:暗示了诗人对于遥远之夜的回忆以及对美酒的品味。
-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这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胡铨的生平简介。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胡铨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国家命运的独特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的哲理思考也引人深思,让人对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