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踏金堤新筑沙,却寻寂寞紫云家。
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蛙。
荣悴安时犹竹柏,行藏有待岂匏瓜。
独醒正渴杯中物,薄薄茅柴亦胜茶。

【注释】

辞朝:辞官归隐。

金堤:指京城洛阳的金水渠旁。

紫云家:泛指南京的皇宫,也指诗人自己的住处。

弦管花间鸟:用“弦管”喻宫廷中的歌舞音乐,以“花间鸟”比宫女。

笙歌水底蛙:用“笙歌”喻宫廷的音乐,用“水底蛙”比乐师。

荣悴安时:荣枯与时代无关。

竹柏:竹子和松树,常用来比喻高洁的人。

行藏有待:出处和去向都有一定的原因。

匏瓜:葫芦科植物,多汁,可食,常作酒器。

茅柴:指粗劣的炊具,这里用以比喻隐居生活。

赏析:

诗中表现了作者在政治黑暗,仕途险恶的情况下,不愿再为统治者服务,宁愿归隐山林的心情。全诗构思独特,立意新颖,用语简练而形象,富有情趣。

第一句:“辞朝”。不踏金堤新筑沙,却寻寂寞紫云家。辞朝是本篇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不满,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辞别朝廷,不再踏入金水河堤,而是寻找一个寂静的居所——紫云家。这里的“金堤”是指京城洛阳的金水渠旁,象征繁华的朝政;“紫云家”则是诗人自己居住的地方,象征着宁静的山林生活。通过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场景,诗人巧妙地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弃,以及对山林生活的渴望。

第二句:“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蛙。”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生活环境。在春天里,他听不到宫廷里的弦乐和管乐,只能看到花间飞舞的鸟儿;在夜晚,他也听不到宫廷中的笙歌和蛙鸣,只能在水底听到蛙声阵阵。这些描绘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对朝廷生活的喜爱和对山林生活的厌倦。

第三句:“荣悴安时犹竹柏,行藏有待岂匏瓜。”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他认为荣辱得失并不重要,只要保持内心的高洁即可。至于出处和去向,都有其必然的原因,不必过于执着。这里的“竹柏”和“匏瓜”都是古代常用的比喻意象,分别代表了高洁的人和随波逐流的人。诗人通过这两个比喻,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态度。

第四句:“独醒正渴杯中物,薄薄茅柴亦胜茶。”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赞美。他认为,即使生活简朴如茅草柴火,也胜过那些奢华的生活。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和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山林生活的热爱。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即追求内心的高洁和精神上的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