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无人忆草庐,藻江文海竟何如。
马卿早已羞逢掖,狗监谁能荐子虚。
旷达嗣宗贫嗜酒,清高元晏老耽书。
南州人物今如许,深惜霜林一夜疏。

【注释】

三顾:指刘备三次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后来诸葛亮就任蜀汉丞相。莫与伦:指诸葛亮。藻江文海:比喻人才荟萃之地。马卿:指扬雄。遇掖(yù yuē由):被宦官排斥在外,不得参与政事。狗监:指董狐、南史氏等人。子虚:即司马相如,曾因才学被推荐给汉武帝,但因不附和武帝好大喜功的旨意,被贬为“子虚乌有”的词官。旷达嗣宗贫嗜酒:指诸葛亮家贫而嗜酒。嗣宗:指诸葛亮,字孔明;嗣宗,指诸葛亮。清高元晏老耽书:指王导,字茂弘;元晏,指王导,字茂弘;晏,通“偃”,卧,指王导晚年卧病不起而喜欢读书。南州人物今如许:指诸葛亮。霜林一夜疏:指杜甫《登高》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

全诗是一首咏怀诗,作者通过描写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首联写诸葛亮在草庐中隐居,刘备三次去隆中请他出山辅政,他都没有答应。这表现了诸葛亮的清高孤傲,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颔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才能和品质,下句讽刺那些趋炎附势的庸人们。诗人认为,像董狐、南史氏这样的人,虽然正直敢言,却因触犯权贵被排挤出朝廷;像司马相如那样的人,虽然有才华,却被贬职为子虚之类的小官。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颈联写王导一生清廉,晚年卧病而好读书,表现出他的高尚情操。诗人以王导自比,感叹自己的一生未能达到像王导那样的清廉境界。

尾联写杜甫在《登高》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诗人用“霜林一夜疏”比喻自己壮志未酬的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