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雁不到衡阳,今复南飞入瘴乡。
天阔随阳皆可去,未应为界限潇湘。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旧闻雁不到衡阳,今复南飞入瘴乡。
    注释:
  • 旧闻:以前听闻
  • 雁:大雁
  • 不到衡阳:没有抵达衡阳(一个古代中国南方的地名)
  • 今复:现在又
  • 南飞:向南飞行
  • 入瘴乡:进入瘴气弥漫的地区
  • 瘴乡:指南方湿热、多病的地区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大雁迁徙时的一种常见现象。在古代,人们常把大雁作为候鸟来观察,认为它们能够根据季节变化而迁移。这里的“旧闻”和“今复”形成了时间的对比,说明大雁每年都有向南飞翔的习性,但今年的迁徙却有了新的变化,大雁不再像往年那样直接飞到衡阳,而是飞入了瘴气弥漫的南方地区。这种变化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也可能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通过描写大雁南飞的新动向,诗人表达了对大雁迁徙习性的关注和思考。

  1. 天阔随阳皆可去,未应为界限潇湘。
    注释:
  • 天阔:天空广阔
  • 随阳:顺从阳光
  • 皆可去:都可以去
  • 未应:不应该
  • 为界限:成为界限
  • 潇湘:湖南一带,古代文人常用来象征南方

赏析: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大雁迁徙的景象。它表明,无论天空多么宽广,大雁都能顺着阳光的方向自由飞翔。在这里,“天阔随阳皆可去”强调了大雁迁徙的自由和不受限制的特点。而“未应为界限潇湘”则意味着大雁的迁徙并没有形成某种地理上的界限或终点。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生命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由和无限可能性的追求。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南方地区深厚的感情,将潇湘视为大雁迁徙的目的地,而非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

译文:

旧闻雁不到衡阳,今复南飞入瘴乡。
天阔随阳皆可去,未应为界限潇湘。

这首诗通过大雁的迁徙行为,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无限可能性的追求。通过对大雁迁徙过程中的细节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