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渺渺接天浮,万古朝宗日夜流。
洲在尚传鹦鹉赋,台高应见凤凰游。
路经赤壁怀公瑾,水到柴桑忆仲谋。
白日幸无云物蔽,好看澄景对高秋。
这首诗是诗人在建康所作,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第一句“舟入荆江东赴建康”,描述了诗人乘船从荆江出发,前往建康的情景。荆江是长江在荆州段的别称,诗人乘船顺流而下,向着远方的建康进发。
第二句“长江渺渺接天浮,万古朝宗日夜流。”描绘了长江的浩渺和壮丽。长江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天地间,波涛滚滚,日夜不息地向前奔腾。这里用了“朝宗”一词,表达了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源远流长,承载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第三句“洲在尚传鹦鹉赋,台高应见凤凰游。”则描绘了江南地区的风景和历史。在古代,江南地区有许多美丽的园林和楼阁,如著名的白鹭洲、鹦鹉洲等,都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地方。而建康的台高则意味着风景秀丽,能够吸引各种鸟类前来栖息。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江南地区的繁荣和美丽。
第四句“路经赤壁怀公瑾,水到柴桑忆仲谋。”则是对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回顾和怀念。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在这里,诗人回忆起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周瑜(即公瑾),他智勇双全,英勇善战,为赤壁之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诗人也想起了孙权(即仲谋),他是东吴国的君主,他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这里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忆,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白日幸无云物蔽,好看澄景对高秋。”则是诗人在晴朗的天气下观赏长江美景的心情描述。阳光明媚,没有云彩遮挡,使得长江的景色更加清晰明亮。这里的“澄景”形容的是清澈明亮的江水和天空,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而“高秋”则指的是秋天,这个时候的长江两岸景色宜人,金黄的稻田和丰收的果实映衬着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通过对晴朗天气下的长江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