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户春迟漏箭长,短辕初返洛城傍。
彩云按曲青岑醴,沈水薰衣白璧堂。
前槛兰苕依玉树,后园桐叶护银床。
宴残红烛长庚烂,还促朝珂谒未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宫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侯家”即指宫廷中的女子。全诗以宫女的口吻,抒发了对皇宫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首句“洞户春迟漏箭长”,写宫中时间流逝之慢。春日的阳光迟迟不照入深宫内室,漏壶的水声滴答不断,似乎天已晚了。“侯家”,指宫中的贵族之家,女子多在宫中生活。此句暗示出宫女们的生活枯燥乏味、无所事事。
次句“彩云按曲青岑醴”,写宫中音乐歌舞之盛。这里用典,《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灯错些。罗袜袭履,微步飞蹶。”这里的“兰膏”、“华灯”、“罗袜”、“罗靴”都是形容宫女服饰华丽,光彩夺目。“彩云”指宫女们身着华美的服饰,轻盈地随着乐曲舞动。“曲”指乐曲。“青岑”指宫殿的台阶。《文选·潘岳<西征赋>》:“仰高阳,临青岑兮。”李善注引《说苑》:“黄帝游于青阳之丘。临于青岑之上。”岑指山岭。这里泛指宫殿的台基或台阶。“沈水”,一种香草,又名薰草,其根有香气。“沈水熏衣”,指宫女们在华丽的服饰上洒上沉香。“白璧”,古代的一种美玉。这里指玉制的屏风。“白璧堂”,指富丽堂皇的内室。这两句通过描写宫人的装束和她们在华丽装饰下翩翩起舞的情景,表现了宫中生活的奢华和空虚。
第三句“前槛兰苕依玉树”,写宫女们的日常生活。“兰苕”,即兰花。“玉树”,即树木,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高贵的人。《文选·张衡<东京赋>》:“兰苕拂羽,琼树连理。”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光武幸棘寺,见苑墙之内有玉树焉。”这里用典,指宫女们在栏杆外欣赏美丽的景色。“后园桐叶护银床”,写宫女们的日常起居生活。“桐叶”指梧桐树叶。“银床”指床上铺设的银质床铺,也指银质饰物。这里指床上铺设着银质的被褥。这句意思是说宫女们在后花园里欣赏美景,还不忘回到卧室去休息。这两句通过写宫女们的日常生活和起居习惯,进一步突出了宫中生活的空虚无聊和单调乏味。
第四句“宴残红烛长庚烂”,写宫女们夜宴时的场面。“红烛”指点燃的蜡烛。“长庚”,即长庚星,传说为岁星,古人以为岁星运行一周二十八宿为一纪(十二年)。这里借指岁月。“残”,指宴会即将结束时,灯火已经熄灭,只剩下一根长长的红烛在燃烧。“未央”,指未央宫。这里是借指皇宫。这句意思是说宫中的夜宴即将结束,红烛也燃尽了最后一点余光。这几句写景,渲染出宫中生活的寂寞与冷清。
末句“还促朝珂谒未央”,写宫女们对自由的渴望。“朝珂”即朝珠,古时官员的佩饰之一,用玉制成,穿七颗珍珠。“未央”,指未央宫,这里借指皇宫。“谒”,通“谒见”,拜见的意思。“还促”,催促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宫女们盼望着能早日离开这里,到自由的地方去生活。整首诗以宫女的口吻写出了她们对皇宫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全诗运用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形象鲜明,生动传神,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