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操从来畏四知,汉江南畔拥藩麾。
地经谢守开油幕,人忆山公倒接䍠。
风入射堂飘鼓吹,雨随行县湿旌旗。
前朝叔子流遗爱,拂藓应看岘首碑。

【解析】

此诗是作者送友人马少卿赴襄阳,并赠以诗句的一首七律。“冰操”即坚贞不移的气节,“四知”指《尚书·益稷》中的“克谐朕心”“播时百谷草木鸟兽”和《周礼·梓人》中的“三材”,均为古代官员的德行要求。全诗前六句赞美马少卿的品行高洁,后两句写送行时的情景。最后两句用岘首碑的故事来勉励马少卿。全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答案】

译文:

你一直拥有坚贞不移的气节,在汉江南岸担任地方官。

地经谢守开油幕,人忆山公倒接䍠。

风入射堂飘鼓吹,雨随行县湿旌旗。

前朝叔子流遗爱,拂藓应看岘首碑。

注释:

冰操:比喻坚贞不移的气节。四知:指廉洁奉公的品德。谢守:指谢安(324-385),字安石,东晋名士,历任东晋中书郎、司徒咨议参军等职。他曾为桓温所重用,但坚决拒绝,保持了清白的人品。油幕:指军帐。山公:指王导(276-321),字茂弘,晋武帝女婿,王敦之侄。他曾任大司马,封爵临淮县侯。王导有清高的品格,曾因王敦的专擅而辞职,隐居在会稽郡东阳乡。倒接䍠:指王导曾经倒持长柄的手杖,表示不愿为权势所屈。射堂:指将军府署。鼓吹:古代军中演奏的乐器。行县:指巡视州县。征衣:指官吏的制服。拂藓:擦去碑上的苔藓。岘首碑:《史记·留侯世家》:“上曰:‘游侠好义,易交,何谓是也‘。”这里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关羽,他曾被曹操俘获,曹操待之以礼,关羽感动之下,便立下誓约,要为曹操效死,后来关羽被孙权杀死,他的遗体埋葬在襄阳城西南的岘山之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