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节伸眉且自宽,与民同乐是民官。
宴酣岂为残更促,醉兀何妨万目观。
舞袖飘飘凌夜月,灯山闪闪战春寒。
孤城谁谓萧疏甚,无愧途人即可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本诗首联“令节伸眉且自宽,与民同乐是民官。”诗人以“令节”“伸眉”“民乐”为关键词语,表明了诗人的愉悦心情,表达了自己“与民同乐”的豪情壮志;颔联“宴酣岂为残更促,醉兀何妨万目观。”诗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与民同乐”的喜悦之情,也表现出诗人的豪放不羁的性格。颈联“舞袖飘飘凌夜月,灯山闪闪战春寒。”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舞蹈者比作“凌夜月”的“舞袖”,将灯山比作“战春寒”的“灯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尾联“孤城谁谓萧疏甚,无愧途人即可欢。”诗人用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欢乐心情。

【答案】

①席间和向辟之元夜

②令节伸眉且自宽,与民同乐是民官。

③宴酣岂为残更促,醉兀何妨万目观。

④舞袖飘飘凌夜月,灯山闪闪战春寒。

⑤孤城谁谓萧疏甚?无愧途人即可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盛况,全诗以“席间和向辟之元夜”为题,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元宵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元宵节的喜悦之情。

开篇点明节日氛围——令节伸眉且自宽,与民同乐是民官。这是对元宵节的赞美和对百姓的祝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仁政之心和为民造福的决心。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节日景象——宴酣岂为残更促,醉兀何妨万目观。这是对元宵节热闹场景的具体描绘和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关心。

颈联通过描绘舞者和灯山的景象来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舞袖飘飘凌夜月,灯山闪闪战春寒。这是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具体描绘和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尾联表达了作者对于元宵节的感受——孤城谁谓萧疏甚?无愧途人即可欢。这是对元宵节的总结和感慨,同时也是对人民幸福生活的祝愿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