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拙从来附会疏,恬然养内肯求无。
自怜结发遭平世,不愧孤踪在坦途。
一意固当知趣舍,百钱宁复问荣枯。
钟鸣鼎食非吾动,所得须论象罔珠。

诗句解释:

  1. 朴拙从来附会疏:质朴简单的本质,从未被外界复杂的东西所影响或混淆。
  • “朴拙”:质朴、简单。
  • “从来”:从一开始。
  • “附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变得复杂。
  • “疏”:与“密”、“杂”相对,这里表示不被复杂事物干扰。
  1. 恬然养内肯求无:内心保持平和,不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
  • “恬然”:形容心境平和,不受外界干扰。
  • “养内”:养护自己的内心。
  • “肯求无”:愿意追求内心的宁静,不追求外在的名利。
  1. 自怜结发遭平世:感叹自己年轻时遭遇一个太平的世界。
  • “自怜”:自我怜悯。
  • “结发”:指结婚时的年龄,这里代指年轻时。
  • “遭平世”:经历太平世界。
  1. 不愧孤踪在坦途:不辜负自己孤独的足迹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
  • “不愧”:没有后悔,感到自豪。
  • “孤踪”:独自一人的踪迹,比喻自己独自行走。
  • “坦途”:平坦的道路。
  1. 一意固当知趣舍:一个人的意志应该明确知道何时该坚持,何时该放弃。
  • “一意”:一个坚定的意志。
  • “固当”:应该、应当。
  • “知趣舍”:明白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
  1. 百钱宁复问荣枯:用一百块钱来谈论荣辱兴衰是多余的。
  • “百钱”:一百块钱。
  • “宁复问”:难道还去关心吗?
  • “荣枯”:荣华和衰败。
  1. 钟鸣鼎食非吾动:钟鸣鼎食这样的豪华生活不是我所追求的。
  • “钟鸣鼎食”:古代贵族宴享时的盛大场面,形容富贵奢侈的生活。
  • “非吾动”:不是我所追求的。
  • 整句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薄态度。
  1. 所得须论象罔珠:所得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评判。
  • “象罔珠”:出自《庄子》的故事,比喻真正的珍珠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和思考才能显现其价值。
  • “所得”:所获得的一切。
  • “须论”:需要经过讨论、思考。
  • “须论象罔珠”: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评判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译文:

质朴简单的本质,从未被外界复杂的东西所影响或混淆。
内心保持平和,不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
感慨自己年少时生活在一个太平的世界。
不辜负自己孤独的足迹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
一个人的意志应该明确知道何时该坚持,何时该放弃。
用一百块钱来谈论荣辱兴衰是多余的。
钟鸣鼎食这样的豪华生活不是我所追求的。
所得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评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物质财富的淡泊。通过对比自己早年的经历和现状,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诗中多次使用“恬然”、“自怜”、“不愧”、“固当”等词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坚强。同时,通过对“百钱宁复问荣枯”等句子的解读,诗人传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然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富有哲理且情感真挚的诗作,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独特的人生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