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阵收锋考战文,喧喧车马隔重门。
心矜力学求之密,目到雄辞气不昏。
美宝辨来三献惬,雕虫屏尽六经尊。
囊封奏号须明发,吉梦应先彻九阍。

【注释】

同文馆试:即参加科举考试。上舍:指参加乡试中举后被选送参加会试的举子。孔彦常:人名,此处为泛指。即事:写眼前之事。收锋:收束文笔,结束议论。喧喧车马隔重门:形容热闹喧嚣的气氛。心矜力学求之密:意谓自己勤奋学习,追求知识。目到雄辞气不昏:意谓自己的文章气势充沛,没有气馁之意。美宝辨来三献惬:意谓用美玉做装饰,献给君王,得到满意的答复。雕虫屏尽六经尊:意谓把文学放在一边,不再研究。囊封奏号须明发:意谓在朝廷中要发表意见,一定要明确清楚。吉梦应先彻九阍:意谓吉祥的梦应该首先实现。九阍:古代传说有九个宫门,是帝王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皇宫。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作者通过描写考场应试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科举考试的看法以及自己的人生志向。

诗的首联,“笔阵收锋考战文,喧喧车马隔重门。”描绘了一幅热闹喧嚣的考场画面。考场上,人们纷纷挥毫疾书,笔走龙蛇,形成了一道道优美的文字阵线。而车马则穿梭其中,形成一道道阻隔,使得考场显得更为宁静与肃穆。

颔联“心矜力学求之密,目到雄辞气不昏。”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和看法。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获得好的成绩。而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也深感压力与焦虑,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这种坚韧的精神令人敬佩。

颈联“美宝辨来三献惬,雕虫屏尽六经尊。”则是对科举考试的一种讽刺与批评。科举考试中,那些华丽的辞藻、繁复的文风往往被视为无用之物,而真正有价值的学问却被忽视。这种风气让作者感到失望与无奈。

尾联“囊封奏号须明发,吉梦应先彻九阍。”则是表达作者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在朝廷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也相信美好的愿望能够得到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考场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看法以及自己的人生志向。它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