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折桂共云梯,四十馀年迹久睽。
白首为郎方接武,绣衣出使又分携。
放船汴水寒犹浅,跋马都门日欲低。
远想清风播仁闻,融融先满浙东西。

【注释】

折桂:指科举及第。云梯:比喻科举的阶梯,也比喻仕途。四十馀年:指作者与孙圣微在科举中同登第,共事为官,但已分别四十馀年,故称“迹久睽”。“接武”句:言孙圣微此次出使浙东,将与作者再次相遇。又分携(pī):离别。汴水:今黄河在河南境内一段。都门:京城的门户。清风播仁闻:指朝廷德政广为传颂。融融(róng róng)先满浙东西:“融融”形容温暖和煦,这里借指朝廷对浙东地区的恩泽。“先”即“犹”。

【赏析】

这是一首送人赴任的诗。诗人通过写送别的场面,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当时折桂共云梯”,是回忆当年两人同考得中时的情景。折桂,指科举考试高中。当时,他们同登科第,如同攀登云梯一样,因此称其为云梯。“四十馀年”句,追忆当年与孙圣微同登科第后所共同享受的荣华富贵,以及后来因种种原因而分离的情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颔联“白首为郎方接武,绣衣出使又分携”两句,写诗人自己与孙圣微分别后,再度相逢的情景。“白首为郎”,意谓自己年老作官,与年少有才的人相交往。“接武”,指彼此间的关系密切。“绣衣出使”,指孙圣微奉命出使到浙东地区。“又分携”,指这次分手。“分携”是说别后不能相见。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渴望早日重聚的愿望。

颈联“放船汴水寒犹浅,跋马都门日欲低。”两句写诗人送别时所见景色。“放船汴水”,即从汴河上放船离去。“汴水”,即古黄河。汴河是连接南北的重要水道。“寒犹浅”,是说河水虽冷,但尚不结冰。“跋马”,骑马行进。“都门”,京城的门户。这两句写送别时所见的景象。诗人目送友人离开后,又回到京城,此时天色渐晚,太阳快要落山了。

尾联“远想清风播仁闻,融融先满浙东西。”两句写诗人想象友人出使浙东后,必将传播朝廷的仁政,使浙东地区深受恩惠。“清风”,指朝廷的仁政。“融融”,温暖和煦的样子。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