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渝南春已老,西园桃李顿萧然。
傍檐飞絮纷如雪,贴水圆荷大似钱。
览物未能忘感概,纾情聊且缀诗篇。
冯郎白发知多少,更向巴山听杜鹃。
二月
渝南春已老,西园桃李顿萧然。
译文:
春天的脚步在渝南已经渐行渐远,西园的桃花和李花也显得有些落寞。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渝南的春天虽然已经开始凋零,但西园中的桃花和李花仍然顽强地绽放着,展现了一种生命力的顽强。
傍檐飞絮纷如雪,贴水圆荷大似钱。
译文:
屋檐下,飞絮如同雪花般纷扬,水面上的圆荷叶仿佛是钱币般大小。
赏析:
这句诗通过“飞絮”和“圆荷”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飞絮的纷扬与圆荷叶的硕大相映成趣,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览物未能忘感慨,纾情聊且缀诗篇。
译文:
观赏这些景物让我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诗篇来抒发情感。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感慨之情。他不仅欣赏眼前的景色,还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冯郎白发知多少,更向巴山听杜鹃。
译文:
听说冯郎的头发已经斑白,我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更让人心碎的是,我还要在巴山听到那悲伤的杜鹃啼声。
赏析:
这句诗以冯郎的白发作比喻,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更是以杜鹃啼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不舍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使整首诗更加深刻动人。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诗人韦骧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