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政中书月未期,郭崔奢侈遽中移。
代宗勿叹天亡早,用相斯人已后时。
【注释】
1、总政中书月未期:指郭子仪和卢杞在任期间。2、郭崔:指唐代宗时的两位宰相郭子仪和崔祐甫。3、代宗勿叹天亡早:指唐德宗时期,李泌曾劝谏说,不要叹息上天早将皇位交给了德宗,因为德宗是贤明的君主。4、用相斯人已后时:指唐朝末年,朱温排挤李克用而任用朱全忠为宰相,导致天下大乱。5、天亡:指天命转移。6、后时:晚于时机。
【赏析】
这首诗是咏唐史杨绾。杨绾是唐文宗开成年间进士,历任侍御史、中书舍人等职,因得罪宦官而遭贬谪。此诗以讽刺手法写杨绾的遭遇。
一、二句:“总政中书月未期,郭崔奢侈遽中移。”
“总政中书月未期”,指的是郭子仪、卢杞在任期间,他们主持朝政的时间并不长久。这里,“月”字,既指时间,也暗指月亮。诗人巧妙地用月亮来比喻郭子仪和卢杞主持朝政的时间长短。
“郭崔”指唐代宗时期的两位宰相郭子仪和崔祐甫。“奢侈遽中移”指的是这两位宰相在任期间,由于过度的奢侈而迅速被罢免。这里的“遽”字,表示突然。
三、四句:“代宗勿叹天亡早,用相斯人已后时。”
这两句是对唐代宗时期两位宰相的评论。唐代宗认为天降大祸,是因为两位宰相的无能而导致国家衰败。这里,“勿”字表示不要。诗人认为,唐代宗应该反思自己用人不当的问题,而不是归咎于天命的改变。
五、六句:“用相斯人已后时,唐末朱全忠专权。”
这两句是在讽刺唐朝末年的情况。唐末,朱全忠排挤李克用而任用朱全忠为宰相,导致天下大乱。诗人用“后时”来暗指朱全忠专权的时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讽刺杨绾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