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结衡山茅,未买修竹径。
杖藜借危亭,面势五峰正。
何人纵恶木,墙外巧翳映。
挥斤快望眼,岳色涵空镜。
连岫忽生云,又厄登临兴。
吹开指顾间,独立西风劲。
天机进人事,众定两相胜。
不竞独此心,万象同一莹。

【注释】:

  1. 胜业悦亭:位于今安徽省黟县宏村。2. 衡山茅:茅草,即“茅庐”,古人常以茅庐自比。3. 未买修竹径:没有购买竹林小路。4. 杖藜借危亭:拄着拐杖在高台上歇脚。5. 五峰正:指南面有黄山的东、西、北三面山峰,正对着亭子。6. 恶木:这里指茂密的树木,是故意为之。7. 翳映:遮蔽,映衬。8. 岳色涵空镜:形容山峰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如镜子一般。9. 连岫(xiù):连绵起伏的山峦。忽生云:忽然间出现云气。10. 又厄(è)登临兴:又一次阻碍了登临游览的心情。11. 吹开指顾间:风从手指和眼睛之间吹过。12. 独立西风劲:一个人站在秋风中。13. 天机进人事:天机与人事相互交织。14. 不竞独此心:不与他人竞争,只是保持自己的本心。15. 万象同一莹:万物都像水晶一样清澈透明。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游罢宏村之后,来到胜业悦亭,登高远眺,只见南面的黄山群峰耸立,郁郁葱葱的树木掩蔽着山腰,而亭下碧水潺潺,倒映着群峰之影,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不禁赞叹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题胜业悦亭》一诗。
    首联“欲结衡山茅,未买修竹径”,表达了诗人欲归隐的愿望。他想建一座茅屋,种一片竹林。然而,他尚未能够买到这样的房屋和庭院。这里的“衡山茅”指的是茅草屋,“修竹径”则是指修整过的竹林小道。诗人通过这一愿望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杖藜借危亭,面势五峰正”,描绘了诗人站在高高的亭子里,面对着五座险峻的山峰。这里的“杖藜”指的是拄着手杖,“危亭”指的是高高的亭子,“五峰正”指的是五座山峰正好在诗人的视线中。诗人通过对这五座山峰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以及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何人纵恶木,墙外巧翳映”,描述了诗人发现有人在墙上种植了高大的树木,这些树木遮挡住了周围的景色。这里的“恶木”指的是高大的树木,“墙外巧翳映”则是指墙壁外被高大的树木所遮挡。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他对破坏自然美景的人的不满和谴责。
    尾联“挥斤快望眼,岳色涵空镜”,描绘了诗人挥舞着斧头,欣赏着远处山峰倒映在水中的景象。这里的“挥斤”指的是挥舞着斧头砍柴,“岳色涵空镜”则是指山峰倒映在水中,如同一面镜子一样。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
    尾联“连岫忽生云,又厄登临兴”,描绘了突然之间,山峦之间出现了云雾,使得登高望远的心情受到了阻碍。这里的“连岫”指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生云”指的是出现云雾。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感叹。
    尾联“吹开指顾间,独立西风劲”,描绘了一阵风吹过,将指间的风景吹散,而诗人独自站立在秋风中。这里的“指顾间”指的是手指之间,“吹开”则是指风吹过。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孤独的感受和对秋风的感慨。
    尾联“天机进人事,众定两相胜”,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意志相比,显得更为微妙和不可预测。这里的“天机”指的是自然规律和天意,“进人事”则是指人的行为和努力。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理解。
    尾联“不竞独此心,万象同一莹”,描绘了诗人不与他人竞争,保持自己的本心。这里的“不竞”指的是不与他人竞争,“独此心”则是指保持自己的本心。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破坏环境之人的谴责、对人类意志与自然规律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