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韩退之,招唤刘师命。醉赏长安西郭梨,青天白日交相映。
岂料炎荒中,好事如简翁。雕冰剪玉春不融,二十五树高笼松。
风流八仙携草具,轻阴阁雨相随去。朝同去,暮同归,回头翠微明日玉花飞。

【注释】

君:对人的尊称。韩退之: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字子厚,晚年退居柳柳州(今属广西),人称“韩退之”。刘师命:指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招唤:邀请。青天白日:晴朗的天空。交相映:相互辉映。

炎荒:炎热的土地。简翁:指柳宗元,他与朋友们在简州(今四川简阳)赏梨花,故称。雕冰剪玉:形容雪花洁白晶莹如同雕刻的冰块。春不融:春天里,雪花依然飘洒,没有融化的意思。高笼松:用树枝或竹杆支撑着雪,不让其落到地面上。

八仙:指八位仙人,即传说中的八仙过海时所乘的宝船。草具:用来盛放酒菜等物的器具。轻阴:微雨的天气。阁:遮蔽。相随:一同前去。翠微:山色葱翠的地方。明天:明天早晨。玉花:像玉一样的花朵。

【赏析】

这首咏物诗,以柳宗元的好友刘禹锡为主人公,借刘禹锡游简州赏梨花的事迹,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形象。

首句点明题旨。次句写友人在长安赏梨花的情景。三、四两句写友人来到简州赏梨花的情景。五、六句写友人在简州赏梨花时的心情。七至九句写友人离开简州去京城途中的情景。最后两句写友人在京城观赏梨花的情景。

首联起兴,写柳宗元邀请刘禹锡等人赏梨花。诗人首先从时间方面入手,指出梨花开放时节是春末夏初,此时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接着,又从空间方面落笔,指出在长安西郭(即城郭)梨花盛开,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这两句中,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梨花比作“刘师命”,使梨花具有了人的形象;同时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技巧,将梨花比作“青天白日”,更显得生机勃勃、光彩夺目。

颔联进一步写刘禹锡赏梨花的情景。诗人先以“岂料”二字领起,说明自己万万没有想到,在炎热的土地上竟有这样的美景,于是引出下文的“好事如简翁”。“简翁”,即柳宗元。诗人先用一个问句,表示对柳宗元这种好恶分明性格的赞美;然后用一“雕”一“剪”两个动词写出了雪花晶莹剔透的特点;再以“春”来修饰“不融”,表明雪花虽在春光中仍然未消融。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技巧,将雪比作有生命的物体。

颈联进一步写刘禹锡赏梨花的情景。诗人先从时间方面落笔,指出刘禹锡欣赏梨花的时间是从早上到傍晚;然后从地点方面落笔,指出刘禹锡欣赏梨花的位置是在“翠微”,也就是山色葱茏的地方。这里,诗人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技巧,由上一句的“翠微”推出下一句的“玉花飞”,使诗意更加完整、流畅、自然。

尾联进一步写刘禹锡赏梨花的情景。诗人先以“朝同去,暮同归”点出两人共同赏梨花的情况;然后以“回头”二字领起,暗示自己虽然也去赏梨花,但在刘禹锡之后返回京城;最后以“明日”二字领起,表明第二天早晨,自己会看到刘禹锡离去后,山上那朵朵美丽的梨花。这里,诗人巧妙地采用了想象和联想的修辞技巧,将眼前的景象与未来的情景联系起来,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构思精巧别致。全诗紧扣题目“观简园梨花”,围绕刘禹锡赏梨花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前半部分写刘禹锡赏梨花的过程和心情;后半部分则通过写自己的观感来烘托刘禹锡赏梨花时的情趣。全诗结构紧凑,层次井然,既写出了梨花的美丽,又写出了刘禹锡的风流潇洒,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思念朋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