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夕飞花一尺围,今朝晴色荷神禧。
共寻萧寺因乘兴,直上高台是爱奇。
鳷鹊馀寒通北极,凤凰斜照落西垂。
诗成似得江山助,莫遣金陵胜侣知。
【注释】
竟夕:整整一晚上。飞花:落花。萧寺:即“萧寺塔”。乘兴:兴致勃勃,意气风发。高台:指雨花台。鳷鹊(yīquè):一种鸟名。北极:指南北方天空的极星。西垂:指太阳落山时西方的余光。诗成似得江山助:意思是说,这首诗写得如此好,就像得到了大自然的助益一样。金陵胜侣:南京的才子佳人。
【赏析】
《雨花台》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仰望着繁星满天,欣赏着落花纷飞的景象,不禁为这美好的夜色所陶醉。而正当他心醉神迷之际,忽然天晴了,那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诗人的心情。这时,诗人来到雨花台上,观赏着眼前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自己的诗句:“共寻萧寺因乘兴,直上高台是爱奇。”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把雨花台下的景色写得十分逼真、生动。首句写雨花台下落花飞舞的景象。第二句写诗人登高远望,看到天空中明亮的月亮。这两句虽然描写的是同一个景象,但角度不同,给人的感觉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雨花台上观月赏景,并由此产生联想和感慨。前一句写诗人看到天上北辰(北极星)在闪烁,联想到自己像鳷鹊一样飞越北方;后一句写诗人想到夕阳西下,联想到自己像凤凰一样斜照在西边的天空。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把诗人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写诗人在雨花台上作诗,并把作的诗比作“江山”,认为这样好的诗歌就像是得到了大自然的助益一样。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感情真挚热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富有艺术感染力。